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港媒:“印太四邊機制”實質是美國主導的利益脅迫工具|環球微頭條


            【資料圖】

            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6月14日刊發知名海事政策分析師馬克·瓦倫西亞的文章《要了解“四邊機制”的真正野心,請忽略其空洞言辭,看看它在“印太”地區的行動》,揭露美印日澳“四邊安全機制”所謂維護規則、維護自由開放的地區、支持東盟中心地位的說辭背后,是美國主導的利益脅迫工具。

            文章稱,“四邊機制”上個月第五次會議聲明提供了解釋該機制真正野心的線索。“四邊機制”聲稱“要對該地區負責”顯得很牽強。當四方領導人表示“尋求一個沒有大國主導、沒有國家被主導、所有國家都不受脅迫的地區”時,美國正在世界各地,包括所謂的“印太地區”,以軍事和經濟手段脅迫各國。

            美國及日本并非“印度洋國家”而是“太平洋國家”,印度也不毗鄰太平洋,除非將它們對能源進口海上通道的依賴計算在內,才是所謂“印太國家”。這樣一來,許多域外國家都可以聲稱是“印太國家”。美國通過將該地區最邊緣的國家拼湊在一起,創造模糊的“印太”概念,最關鍵是保護美方的安全利益和軍事基地。

            “四邊機制”一再聲稱“支持東盟的中心地位”。然而,“四方機制”如果運轉,東盟地位將被邊緣化。事實上,美國及其盟友可能希望利用東盟或東盟部分成員國作為堡壘和緩沖區。因此,他們四處走動,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之間形成所謂的“防御協定”,這樣一來削弱了東盟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的地位。

            “四邊機制”還提及遵守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性。但美國尚未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并且這四個國家的一些做法和主張都違反了《海洋法公約》的規定。

            文章提醒,人們不應該僅僅依賴“四邊機制”華而不實的言辭,而應該通過行動來衡量“四邊機制”的意圖。對于敏銳的分析師和政策制定者來說,國際現實遠勝過“四邊機制”的謊言。(海外網 侯興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