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吃得飽 住得暖——吉林舒蘭受災群眾轉移安置點見聞

            6日,臨近午飯時間,工作人員正將礦泉水、方便面、米飯分發給受災群眾,這是記者在吉林省舒蘭市第26中學臨時安置點看到的場景。


            【資料圖】

            連續強降雨給吉林省舒蘭市造成嚴重汛情。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舒蘭市進行預防性和緊急性兩次轉移,共轉移人員18916人。

            8月5日,搜救隊員在吉林省舒蘭市七里鄉受災區域開展搜救工作(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記者見到舒蘭市開原鎮新開村村民孫財時,他和家人正在床鋪上休息。

            “這么多年沒見過這么大的水,一開始我們還對撤離有抵觸情緒,覺得一場雨能咋樣,多虧了村干部不厭其煩地做工作。”回憶起轉移到臨時安置點的過程,孫財仍然覺得后怕。

            “早上吃得很好,是土豆燉肉。艱難的時候,有這樣的菜飯已經感到很滿足了。”同樣在這個安置點的舒蘭市開原鎮五滴村村民張萬祥說。

            8月4日,被轉移的村民在吉林省舒蘭市第26中學臨時安置點內收拾房間。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汛情導致吉林省舒蘭市部分村莊被淹,道路中斷。為了保障安置點物資供給,舒蘭市啟用直升機向無法恢復交通的受災區域空投救災物資,為居民提供水、食物等救急物資。

            “我們采取直升機投放的形式,把飲用水、泡面投放到指定地點。”吉林市星昊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機務安飛說。

            8月5日,搜救隊員利用直升機在吉林省舒蘭市七里鄉開展救援工作。 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在舒蘭市金馬鎮安置點,記者看到純凈水、方便面等物資整齊地碼放在一起。這個安置點共設置了75個房間,有92名村民入住。

            “床和被褥都準備好了,我們直接入住,有啥需求跟工作人員說就可以。”被轉移群眾郭君說。

            當地正通過卡車轉運等形式,保障受災群眾食物等基本生活需求,提供衛生、飲食、醫療等服務,確保受災群眾在災情期間吃得飽、住得暖。

            “有電有網,有廁所。現在基本生活沒有問題。”被轉移群眾金文閣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