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長三角產業集群協同發展 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車完整生產鏈

            《區域協調發展新觀察》,我們今天繼續來關注長三角區域。5年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在一體化中謀劃高質量發展,不斷打通循環堵點、聚攏創新要素、提升發展能級。


            (資料圖)

            記者探訪:新能源車設計中心

            不久前,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長三角勾畫了一個新目標——打造新能源汽車世界級產業集群。現在,一臺新能源車從設計到生產、從硬件到軟件,全部可以在長三角地區完成,我們跟著總臺記者一起去看看新能源車的生產線。

            在長三角新能源車的“造車版圖”中,上海一直是生產的核心地。設計、研發、可靠性測試,這是汽車生產企業的機密核心。

            設計中心是車輛制造的靈感起源之地,也是機密程度最高的地方,建模手繪,用數字工具,一輛車的雛形就出自這些年輕人的天馬行空。

            最讓人意外的是,從圖紙落到真車的第一步,居然像藝術家做泥塑一樣雕刻出來的。根據精細到毫米的油泥雕塑,車輛的零部件被一一定制,隨后就是樣車組裝。

            樣車在上海被打造出來,之后就是零部件的生產。新能源車最重要的零部件就是電池,而這家車企的電池供給在安徽桐城——一個以新能源車電池生產為主要產業的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群地。

            總臺記者劉軍:大家看我手里的兩種黑色粉末其實就是新能源電池的兩種主要材料,這個叫石墨,是電池的負極材料,這個叫磷酸鐵鋰,是電池的正極材料。這些黑色的粉末是如何變成電池的?一起去看看。

            檢測合格的原料在加入多種化學藥劑后形成漿料,然后被均勻地噴涂到薄薄的鋁箔上,經過輥壓和烘干,成為一卷卷像布料一樣的電池電芯的正負極片。這時,就到了電芯結構成型的關鍵環節——卷繞。

            完成卷繞后,再經過安裝外殼、注入電解液、密封等環節,一個完整的電芯便被制造出來。隨后,這些電芯被安放到一個個模塊中,通過導線連接成一個個電池模組,它們就是新能源電池包的基本能量單元。下一步,這些電池模組就將按照不同車型的要求被組裝成新能源車的動力系統——電池包。

            動力“心臟”順利下線后就將發往江蘇南京的整車生產企業,除了電池之外的零部件生產,到最后的整車組裝,都將在這里完成。

            總臺記者湯濤:這家工廠位于江蘇南京的江寧區,每輛車經過280道工序以后,最快8個小時即可完成整車下線。在這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以一臺SUV為例,它所使用的零部件是1500個左右,客戶在選車的時候可以選擇內飾、外觀等23個小項進行自由組合,從客戶下單到提車,最快只需要21天即可完成。

            不同車型的混線生產、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滿足,這對柔性生產要求很高,這也是這座“燈塔工廠”的秘訣所在。技術人員告訴我,他們是通過智能化體系保障生產的準確和高效。

            隨著新能源車智能化的提升,各種自動駕駛輔助技術應運而生,怎么讓這些技術和車輛融為一體呢?軟件的升級放在了浙江永康。

            在上海完成新能源車的設計和樣車制造,在安徽桐城配上電池,在江蘇南京實現整車下線,在浙江永康對車內智能軟件進行測試。在長三角,通過產業集群協同發展,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的完整生產鏈。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705萬輛,長三角地區產量約290萬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