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日起,“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在全國各地開展。行動期間,公安交管部門將加強執法管理,依法查糾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汽車駕乘人員不使用安全帶行為,助推養成安全習慣。
自“一盔一帶”的通知在4月發布后,頭盔成了今年的搶手商品。頭盔的需求在短時間內被集中釋放,在供需不平衡下,甚至還出現了“一盔難求”的情況。
頭盔火了,應該如何選擇?一起來了解。
這些頭盔認知的誤區 你都知道嗎?
誤區一 碳纖頭盔比塑料頭盔更安全
目前市場上的頭盔大多采用塑料、玻璃纖維、碳纖維這幾種材質,其中塑料材質頭盔占大多數,而玻璃纖維與碳纖維材質頭盔由于工藝復雜,材料貴,市場占比非常小且售價高。
那是不是碳纖維材質的頭盔就比其他材質的頭盔更安全呢?事實上,在同盔體同認證下,材質的特性會影響頭盔的重量,而對安全的影響沒有實驗數據來表明差異。因此,售價高的碳纖維材質頭盔不一定安全性更高,但有一點必須說明,價格超級低的頭盔,盡量不要選擇,因為可能是由二次回收料做成的盔體。
誤區二 頭盔價格越貴越好
很多頭盔價格高,不是因為安全性非常好,而是因為有些頭盔廠商會在頭盔“裝飾性”和外觀上做文章,從而制造出非常受歡迎的產品。工藝越復雜、用料越考究、做工越精細、配件設計和工序越多的頭盔成本越大,自然售價更高,但價格貴并不一定代表安全程度越高。
誤區三 大尺碼的頭盔更舒適
為什么有人會選大一碼的頭盔戴呢?主要是因為頭盔內部襯墊一般都是緊貼和包裹頭部而設計的,導致空間小,空氣流通性差,會比較悶熱。佩戴大一號的頭盔的壞處在于,在事故撞擊中,容易導致頭盔脫落,從而失去了保護作用。
現在的頭盔注重前后風道散熱的設計,騎行時速度逐漸加快,頭盔的通風性和散熱性會逐漸體現,悶熱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一般適應一段時間即可。
誤區四 頭盔從車上掉落,就必須更換頭盔
頭盔從車上掉落后到底要不要換呢?這個需要看情況而定。從很多廠家和實驗室專業人員的測試來看,掉落過后的頭盔,可能導致頭盔的泡沫層受損,從而導致安全性下降。
一般從車把高度或1米高處手滑掉落,沒有導致頭盔外殼產生裂縫這種嚴重的破損,這種情況可以不換。但如果這種跌落導致了盔體裂痕了,可以更換新的頭盔。
誤區五 聽信他人說品牌好,盲目跟隨選擇
在沒有全面或系統了解頭盔的一些基本知識時,大多數人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一般是“聽說式”了解,一旦聽說某品牌盔型好,往往跟風購買。事實上,不同頭盔在材質、價格、尺寸上的差異很大,跟風購買的盔型不一定適合自己,購買頭盔前最好親自試戴。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頭盔?
目前市場上頭盔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款式不同,防撞強度也有高低,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要求購買。不過,購買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購買標志齊全的合格產品
購買有合格證、商標、廠名、廠址、生產日期、規格、型號、標準代號、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名稱,標志齊全,印刷整齊,圖案清晰,外觀整潔,信譽高的名牌產品。
可對頭盔進行稱重
摩托車乘員頭盔國家標準GB811—2010規定:全盔質量不大于1.60kg;半盔質量不大于1.00kg。在滿足標準要求的情況下,一般重一些的頭盔質量較好。
查看系帶連接件長度
標準要求其不得超過殼體內、外表面3mm。如其采用鉚釘鉚接一般均能達到,工藝性能也好;如其采用螺釘連接一般很難達到,最好不要選用。
檢查佩戴裝置的強度
按說明書要求正確系上系帶,扣上搭扣,用力拉一拉,不應出現系帶滑脫、撕裂、撕斷、連接件脫落及搭扣松脫、斷裂現象。
如頭盔配有護目鏡應查看其質量
首先不應有裂紋、劃傷等外觀缺陷。其次鏡片本身不得帶色,應為無色透明的聚碳酸酯(PC)鏡片。有機玻璃鏡片決不選用。
如何正確佩戴頭盔?
佩戴頭盔也很有講究,正確佩戴才能起到安全保護作用。
佩戴安全頭盔時,頭盔和頭部要保持平行,不可前仰或者后翹。頭盔后翹會遮擋視線,無法保護頭的后部位置的安全性,頭盔前仰會導致頭盔無法保護前額位置的安全性。
頭盔的邊緣應當在眉毛上方1厘米左右,頭部下方束帶處留有約兩根手指的寬度。頭盔佩戴好后,不應出現左右晃動的情況。
希望所有駕駛人,都能重視起來,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請自覺佩戴頭盔,正確佩戴頭盔,系好安全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頭盔為什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