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幫助學生調整情緒 無錫一學校舉行打開綠色心理健康教育通道活動

            疫情時期,如何快速幫助學生調整情緒、緩解壓力,過好緊張有序的校園生活?近日,無錫市新安中學在第二屆“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文化節”期間,通過百人書信“抒我心”、心理漫畫展“畫我心”、心理繪本講演“講我心”三大系列活動,逐層推進,為學生們打開一條綠色心理健康教育通道。

            今年疫情之下,2020年春學期開學較往年推遲了兩個月,開學之初,新安中學“心語信箱”信件量增多,這引起了專業心理輔導老師的注意,隨即在全校進行了心理健康普查,發現不少學生心理和情緒因為疫情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學校在第二屆“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文化節”期間,開展百人書信“抒我心”活動,通過“心語信箱”渠道收到了各年級學生的100多封書信,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生理健康教育。

            據了解,“心語信箱”是該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項目,起初由該校老師“藍鯨哥哥”顧孝華創辦。“我在常規的心理健康課程上會為每個學生發一張信紙,問題咨詢,簡單的傾訴,署名匿名,學生們自愿,然后我會對學生面臨的不同方面問題進行統計和分類,并將數據情況反饋給班主任”,現任專職心理教育老師“海豚姐姐”陳瑤說,最主要還是情緒積壓的問題,一方面跟學生所處的年齡有關,另一方面疫情期間長期跟家長面對面相處易發生摩擦,跟外界的溝通渠道減少,導致情緒積壓嚴重。

            除了“抒我心”,還有“畫我心”、“講我心”。以情緒、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學生最為關心的心理活動為主題,學校展出了數幅學生們創作的心理漫畫。心理漫畫具有抒發、調解內心的作用,學生將情緒宣泄在紙上面,老師再進行甄選。此次心理漫畫的心理干預實際上是針對全校學生的,創作者主要是初一學生,而觀賞者則包含了初二、初三學生。“繪畫的過程是一種情緒宣泄或者釋放,但對于看畫的人實際上也有觸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不是最特殊的那一個”,陳瑤老師說。而“講我心”活動是另一種表現方式,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進行心理繪本故事講演,把自己內心對某些心理困惑呈現出來,同時在小組中通過故事講演、討論等形式達到消除困惑的目的,鍛煉學生心理自助能力。

            據了解,該校從2003年開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前期由“感動無錫”年度教育人物“藍鯨哥哥”領銜,后又增添“海豚姐姐”,從最初的一個人發展到現在十幾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心理沙龍社團”獲評為無錫市中小學優秀學生社團。學校除了每年一次“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文化節”,還立足校本研究,17年來相繼開發了《心靈的守望》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包括環境適應、人際關系、團體合作等主題,并且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學校先后被評為無錫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和“特色學校”。

            萍文 陶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學生 教育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