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銀行業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解決復工復產融資難題

            “沒想到就這么用鼠標點幾下貸款就批下來了,解決了我們復工復產的融資難題。”近日,四川瀘州某機械設備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先生獲得了10萬元貸款,而整個過程僅用時5分鐘。

            胡先生的公司是一家本地軍工重點工業企業的機械零配件供應商,在貿易結算中時常會收到電子銀行承兌匯票。5月16日,建行上線了“交易快貸—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質押貸款”等一批普惠金融創新產品,胡先生第一時間通過該行網上銀行申請貸款,通過一站式銀票質押貸線上辦理流程,創造了貸款5分鐘到賬的“超快”紀錄。

            貸款發放從數天縮短到24小時內,再從按“小時”計到如今的“5分鐘”,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以與時間賽跑的精神,通過優化線上渠道、創新定制化金融產品、加大對外業務合作等多重舉措,不斷刷新著金融服務新高度,有力地支持了廣大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優化線上渠道 實現高效實時便捷融資

            “在疫情防控最關鍵的時候,我不敢出門申請貸款,每天晚上都要起來清點幾次飼料。”在江西泰和縣南溪鄉,鄭先生于2018年投資了100多萬元修建豬舍養豬,現養殖規模已達到1500頭。2019年其豬場擴建,加上今年初疫情影響,他急需資金采購飼料等生產資料。

            在了解到郵儲銀行重點宣傳的網上業務“極速貸”產品后,他抱著試試的心態申請了貸款。

            “沒想到當天就到賬90萬元貸款。” 鄭先生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在這筆資金的支持下,其豬場所需飼料得以及時配送到位。

            自疫情發生以來,像鄭先生這樣受益于銀行線上金融服務的企業主還有很多。疫情發生后,為有力助推企業復工復產,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第一時間啟動信貸審批綠色通道,不斷優化信貸審批流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特別是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持續優化“非接觸式服務”渠道,主動展期續貸,追加授信,實行定價優惠,壓降融資成本,以更為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全力滿足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資金需求。

            打造定制化金融產品 全方位滿足企業資金需求

            事實上,此次疫情的突發對金融服務而言也是一場大考。民生銀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企業復工復產的條件各不相同,金融服務需求也多種多樣。”

            越是面對挑戰,越要創新服務。為全力做好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后盾”,銀行業在強化運用現有產品服務和業務模式的同時,還針對企業實際情況,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全方位為企業復工復產解決融資需求。

            在北京,北京華勝天成作為一家針對新冠肺炎病患活動軌跡的動態掌握和分析的高科技公司,因抗疫相關項目急需資金對外付款。民生銀行北京分行了解公司情況后,主動與企業聯系,并且依據其貿易背景,設計了“商票保貼及買方付息”融資服務方案,為其供應商快速辦理了貼現款1億元。

            這一定制化票據融資方案,資料簡單、手續便捷、付息方式靈活,實現了華勝天成與其供應商實現雙贏的局面,提高了雙方資金使用效率,并助力企業與時間賽跑,順利啟動抗疫項目。

            在寶雞,招商銀行寶雞分行面對小微企業單張面額低于100萬元的票據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積極推廣“在線貼現”功能,對小面額、小承兌行、期限短的“兩小一短”單張票據積極辦理票據貼現融資業務,對核心企業優質上下游供應鏈小微企業辦理商票保貼、付款代理等供應鏈融資業務。目前,該行已為17戶小微企業辦理票據融資22261萬元,為3戶小微企業辦理付款代理業務350萬元,為12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842萬元,有力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創新業務合作模式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互聯網時代,金融科技與大數據給金融服務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此次突發疫情后,金融業還創新業務合作模式,探索了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在深圳,國開行深圳分行與微眾銀行于5月12日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就以“轉貸款”方式支持小微企業項目達成合作。此次轉貸款合作金額共計20億元,用于微眾銀行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預計覆蓋6000家小微企業。

            “轉貸款”是強化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同業合作模式,是提升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質效的有效手段。此前,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加強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金融服務的通知》,明確鼓勵“主要依靠互聯網運營的銀行可運用大數據風控技術加強對產業鏈上民營小微企業線上貸款支持,鼓勵大中型銀行、政策性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強與此類銀行的業務合作。”

            據悉,二者合作的首批貸款業務已于4月17日快速落地,首批合作金額4億元,覆蓋約1000家中小微企業。

            “互聯網銀行可與政策性銀行優勢疊加、能力互補,有助于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杠桿效應,覆蓋更多需要融資服務的小微企業。從長遠來看,這種模式具有較大的挖掘空間,比如拓展聯合貸款、助貸、產業鏈等合作方式,共同探索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表示。

            本報記者 杜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金融服務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