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我國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防洪壓力進一步提升

            今年的洪澇災害已造成我國26個省區市近2000萬人受災。針對當前防汛抗洪嚴峻形勢,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前天宣布將防汛四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7月4日以來,我國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游一帶再度遭遇強降雨過程。氣象監測統計顯示,6月1日至7月6日,安徽、湖北、浙江、重慶四省市累計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部分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兩倍。截至7月7日下午2時,長江中下游干流監利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超警0.01至0.75米,太湖水位超警0.47米。

            中央氣象臺前天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7月7日至9日,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游地區仍有強降雨過程,其中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這些地區的防洪壓力進一步提升。

            7月2日,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7月7日又將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兩部門也在前期派出湖北、安徽工作組的基礎上,再派九個工作組分赴四川、重慶、湖南、江西、江蘇、浙江、河南、貴州、黑龍江、吉林等省市協助地方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指導督促地方強化預測預報預警,加強超警河段堤防、超汛限水庫、山洪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巡查防守,以及較大險情應急處置,洪水威脅區域和山洪地質災害危險區人員的轉移避險。

            今年入汛以來,消防救援隊伍共參與各類抗洪搶險救援3672起,營救遇險被困民眾7000多人,疏散轉移被困民眾3萬多人。

            長江流域汛情緊張,作為該流域“防洪利器”的三峽工程也再度受到輿論關注。為騰出一定庫容迎接可能到來的洪水,三峽大壩于6月29日開啟兩個泄洪孔,加大下泄流量。這是三峽大壩今年首次泄洪。水利部要求做好防大洪水的準備。

            《科技日報》6月21日引述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說:“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另據中新社7月1日報道,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邢龍說,從2003年建成至2019年,三峽水庫累計實施攔洪運用53次,防洪減災效益顯著。

            邢龍表示,三峽工程作為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骨干工程,處于長江上游來水進入中下游平原河道的“咽喉”,可控制長江防洪最險的荊江河段95%的洪水來量,武漢以上三分之二的洪水來量。“三峽工程建成后起到削峰、錯峰的作用,對長江上游特大洪水的調節作用,是其他任何工程都不能替代的。”

            三峽大壩位于湖北宜昌境內,是當今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三峽大壩能夠抵御長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應急響應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