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推送了一篇:3.15晚會曝光完整名單
后臺的評論區炸了!很多朋友對于海參、毛巾的情況感到震驚,對于食品、日用品的安全感到擔心。其中更讓我難受的是:大批朋友痛訴了自己買房時遇到的慘痛經歷。
這兩年的房子質量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今天我決定和大家說說:從3.15晚會中看到,被點名曝光的是三家房企都不是小開發商。萬科是房企TOP3,招商蛇口亦位居10大房企之列,遠洋也是千億房企。連房企巨頭們都陷入住房質量維權的漩渦,可見問題的普遍存在。
精裝修變身“驚裝修”、房子漏水變成“水簾洞”、裝修低質、強制收房等問題,似乎已經是很嚴重了……
但這也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
塑膠“人工湖”、推窗見墳的 “墓景房”、不存在的“空氣房”、貨不對板的裝修、湊數字的“假車位”、空口許諾的名校學位、商住公寓變成了不能住人的“辦公用房”……
這兩年的房子質量是他見過最差的。
見得多了,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更有某業內人士曾表態:為什么這么說呢?
為了快速回籠資金,加快房地產周轉速度,某些房企偷工減料、縮短工期,房屋質量自然堪憂。
究其原因也是非常簡單:很多朋友又問:原來也是高周轉、高杠桿、高負債,怎么問題沒這么嚴重?眾所周知,前幾年是房地產是飛速發展時期,那時候的資金監管也沒有現在嚴格,各房企尤其是大房企融資還是畢竟容易的。隨著資金監管越來越嚴格,大房企融資也變得困難了。所以之前的高周轉避免不了變成超高周轉。
第二:樓盤預售制;
原來拿地之后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籠、6個月資金回正變成了拿地之后2個月開盤、3個月資金回籠,4個月資金轉正。在這種趨勢下,住房質量問題變得越加嚴重?,F在樓盤開盤基本都實行預售制,也就是期房,所見不一定就是所得,這讓很多業主無法對房屋的質量進行監督。而且因為然而,隨著這一輪房價普漲告一段落,部分城市的房價開始回調。原本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限價制度的推行導致開發商原本的利潤率被擠壓,在保證利潤率的前提下,部分新盤就會以建筑質量作為代價。這也導致了住房質量頻頻出現問題。針對于這一兩年已經買了期房的朋友,收房的時候就只能仔細檢查質量,證據留存以便后續維權。如果還沒買房的朋友,建議大家買房時,大房企都這么艱難,更別提小房企了,房屋質量問題都不是重點。
買二手房,某些年限的小區房產,咱們得慎重考慮,至少多打聽打聽,真不是越新越好。
重點是別連交房這一步都等不到開發商就跑路了。如果打算最后總結一句:買新房要慎重,在目前實行的預售制下,大部分朋友買的都是期房,一旦落地時存在質量問題,后續的扯皮、牽扯的精力會讓你精疲力盡。有條件的朋友想買新房可以考慮已經建好的現房,尤其是一期二期三期這樣的樓盤,盡量不選擇一期,選擇二、三期,先看看一期的情況,及配套設施的完善情況。雖說貴一些,但是畢竟保障擺在那兒,穩穩當當收房、入住,不香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萬科房層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