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暖一直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挑戰,也是整個汽車產業持續關注的重要議題。為進一步為節能減排做出貢獻,中國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在剛結束的全球領導人氣候峰會上,世界各國也都設定了新的減排目標,表達了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北歐五國可謂是歐洲能源轉型的先鋒,其中挪威、芬蘭和瑞典政府已分別承諾在2030、2035和2045年實現碳中和。
5月11日,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Business Finland)舉辦了國際媒體線上交流會。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等與會代表詳細介紹芬蘭了的電池生態系統以及電池發展戰略(National Battery Strategy 2025),進一步講解在芬蘭進行電池產業投資的機會與潛力。
在低碳減排上,歐洲一直走在前列。旨在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協定》也是由歐洲最先發起。2019年12月,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布的《歐洲綠色協議》明確指出,根據《歐洲綠色協議》提出的氣候目標,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50%—55%,在2050年前歐洲建成全球首個“氣候中和”的大洲。《歐洲綠色協議》指出,能源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達78%。因此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目前歐洲的能源轉型技術路線圖已經基本清晰,“轉向清潔能源”是《歐洲綠色協議》提出的首要舉措。
在此大背景下,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世界各國先后制定了碳減排目標,這也為可持續電池技術和服務創造了巨大的全球市場需求。其中,芬蘭是能夠管理從礦物原料到回收的整個電池價值鏈的國家,因此其在全球向電氣化轉變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芬蘭已經定下到2035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逐步實現這一目標的進程中,芬蘭于2021年1月成為世界上首批發布國家電池戰略的國家之一。芬蘭的國家電池戰略提出了使芬蘭發展成為國際電池行業中具有競爭力、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角色的方法。該戰略的基石是芬蘭充足的電池原材料供應和加工,關于發展電池材料和回收的活躍的生產及研究活動,以及在電氣化和數字化領域的的專業知識。同時,芬蘭還希望促進電池的循環經濟。
芬蘭的良好經商環境和獨特的電池生態系統也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從礦業開采、原材料加工到與電池制造與使用緩解,芬蘭通過全產業鏈協同來打造綠色電池生態系統。
媒體發布會上,巴斯夫芬蘭國家經理、北歐電池材料和金屬服務總經理Tor Stendahl先生表示,巴斯夫正在芬蘭Harjavalta建立他們的第一個歐洲電池材料生產設施,以加強他們對歐洲電池生產價值鏈的支持。“電池材料的本地生產和當地含量是確保一個有彈性的,可持性的供應鏈的關鍵,這也是我們決定將前體陰極活性材料工廠設在芬蘭的原因之一。此外,芬蘭擁有成功運營所需的原材料和技術專長。”他說。
富騰集團正在為電動汽車和工業用電池的鋰離子電池價值鏈帶來革新。富騰的的低二氧化碳回收解決方案使80%以上的電池得到回收利用,使使用的稀缺金屬重新回到循環中,并通過補充開采鎳、鈷、鋰和其他稀缺金屬的需求來解決可持續性差異。富騰公司BL電池部主管Tero Holländer先生表示,富騰公司已經為電池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開發了解決方案,并研發出一種可持續的方式來回收電池中使用的大部分材料,并使用它們來制造新的電池。
采礦設備的電氣化能夠消除地下廢氣排放,提高采礦作業的可持續性,同時還能降低通風和燃料成本。山特維克以其高度自動化和電氣化的設備支持這一轉變。到2021年底,山特維克將推出一套全新的涵蓋所有地下鉆探應用的全系列電池搗固電動設備。
趙玲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