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浙江紹興推進落實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 產業數字化改革顯成效

            印染配料車間內,100多只標明了色號的染料箱整齊排列。機械操作手熟練地調取相應染料,通過管道將其輸送至對應染缸,整個操作精準、快捷。這是記者昨天上午在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

            數字車間的背后是5G的加持。在迎豐科技印染配料車間內共安裝有35個5G網關,通過這些設備,染缸中的溫度、酶濃度、入料速度、水量等參數可實時匯總至控制中心,為精準用料提供數據基礎。“配色精準率和成功率大大提升。”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經理陳堯宏告訴記者,數字化“產業大腦”打通了全產業鏈,可對每一缸布的生產成本和生產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不僅實現了第一時間把脈,提高一次性成品率,后期還可根據歷史數據精密調制出某一產品的最優工藝、最佳能耗等高效配方。

            產業數字化,是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重要主線之一。去年以來,我市立足產業優勢和數字化基礎,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進落實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數字化+”“互聯網+”“智能化+”正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業數字化改革顯成效。

            在最近召開的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柯橋區“紡織印染產業大腦”作為先進典型,進行交流發言。據了解,去年以來,該區緊扣“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積極謀劃打造紡織印染產業大腦,將資源要素數據、產業鏈數據、創新鏈數據、供應鏈數據等全部匯聚起來,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及時分析運算,實現產業鏈和創新鏈雙向融合。“目前,首批13家印染企業、500余家貿易企業已接入數據中樞系統。”柯橋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當前,除了加快推進紡織印染產業大腦建設外,我市還同步推進電機、化工等優勢行業產業大腦建設,力爭列入省級建設(應用)試點,并著手啟動黃酒、珍珠、襪業、軸承等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建設。“紹興的產業數字化,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位于越城區的浙江富得利木業有限公司,公司國際貿易事業部生產計劃部負責人趙男通過手機上的“數字車間”,就可隨時查看訂單產品信息、工序情況。“訂單什么時候開始生產,生產到了哪個步驟,合格率是多少,什么時候可以發貨,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趙男告訴記者,打通銷售、采購、生產的各項數據后,效率提升了,生產周期也從原先的60天縮短至40天。

            在今年初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聯合發布的《2020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綜合評價報告》中,我市產業數字化發展指數為98.0分,居全省第二。“接下來,我們將堅持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特別是以‘產業大腦’建設推動印染紡織等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探索創新更多特色應用。”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作者:記者 林佳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紹興 數字經濟 產業數字化 智能化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