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表現不佳 7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同比下降6.2%

            2021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在經歷過上半年的整體向好增長后,在下半年先是迎來“缺芯”的難題,接著又遭遇“疫情”反彈的挑戰,一夜之間仿佛汽車行業的所有領域都處于不利狀態,嚴峻形勢依然在持續。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150.0萬輛,同比下降6.2%。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幾乎所有車企都在7月遭遇了銷量下滑。作為自主品牌領軍車企,吉利汽車銷量連續4個月下滑,7月份銷量更是同比下滑8.4%;合資品牌同樣未能幸免,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東風日產等主流車企也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究其原因,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表現不佳,主要是受全球芯片短缺與疫情反彈兩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是今年年初在全球范圍內上演的芯片問題,時至今日依然形勢嚴峻,給全球汽車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今年上半年,部分品牌芯片儲備尚充裕,產能受芯片影響較小,比如一汽-大眾,仍然憑借7月11.2萬輛的銷量領跑中國車市,但據經銷商透露,自5月以來,由于“缺芯”影響,一汽-大眾產能不斷收縮,以大眾品牌為例,截至到7月底,廠家庫存深度為0.1,經銷商在庫庫存深度僅為0.3,均達到歷史新低。與此同時,隨著疫情的持續反復,芯片短缺問題不斷加深,原先芯片儲備充裕的車企也捉襟見肘。據業內人士透露,盡管在芯片短缺之前,豐田囤積了大量芯片,但目前芯片也所剩無幾,南北豐田部分生產線已停產。

            其次是疫情的不斷反彈和擴散,隨著德爾塔病毒席卷多個國家,全球各大城市嚴陣以待。據行業專家預估,這將對供應鏈造成二次沖擊。

            近日,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朋友圈寫道:“對汽車供應鏈(行業)來說,有可能供應鏈挑戰會繼電芯,芯片后增加第三個挑戰:封城。”隨后,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評論道:“只有這么長供應鏈的行業,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問題。”

            確實如此。汽車行業供應鏈很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對汽車產業造成嚴重沖擊。在缺芯以及疫情的雙重夾擊下,今年下半年汽車行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其影響甚至可能會長達半年之久。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在“寒冬”放棄希望。正如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商務)副總經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永鋒在年中品牌戰略溝通會上所說,“所謂危機,危中有機。‘芯片荒’對汽車行業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尤其當我們站在行業轉型變革的關鍵階段,數據驅動、精益管理是創新求變的必經之路。”

            結語:在全球化發展日益深入的今天,無論是“疫情”問題,還是諸如“缺芯”之類的供應鏈問題,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置身事外。面對當下的嚴峻形勢,企業不能消極應對,必須積極調整,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與自身抗風險能力才是度過危機的靈丹妙藥。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國汽車市場 銷量 乘用車市場 芯片短缺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