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北京推進干部教師輪崗 為何感受并不明顯呢?

            近日,關于教師輪崗,又有新動靜。北京市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fā)言人李奕表示,新學期北京市將大面積、大比例推進干部教師輪崗。

            根據輪崗市級政策指引,凡是距退休時間超過5年,并且在同一所學校任職滿6年的正、副校長原則上應進行交流輪崗;凡是距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并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xù)工作6年及以上的公立學校在編教師,原則上均應進行交流輪崗。北京市東城區(qū)表示,將用3年時間,實現義務階段學校干部教師100%交流輪崗。

            消息引人關注,但這并非北京首創(chuàng)。

            2010年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就提出,要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保障機制,實行縣(區(qū))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2014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縣 (區(qū) )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提出城鎮(zhèn)學校、優(yōu)質學校每學年教師交流輪崗比例要求,旨在實現縣(區(qū) )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制度化、常態(tài)化。

            為什么大家的感受并不明顯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之所以一直沒有形成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教師輪崗,最主要原因其實是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建設所謂“強校”“優(yōu)質校”的迷思,通俗來講,就是“名校情結”。這并不利于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而名校本身也會阻撓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兩方面的阻力,讓教師交流輪崗機制沒有得到切實執(zhí)行。“在有些地方,只是應付性、象征性、點綴性地輪崗。”

            教師本人也未必愿意輪崗。某教育強區(qū)中學教師向科技日報記者坦言,如果讓她選擇,她不愿意輪崗——輪崗學??赡茈x家更遠,生源質量也會差,教起來更費勁。

            熊丙奇表示,以前由于沒有常態(tài)化的教師輪崗制度設計,在現實操作中,存在著幾種異化情況。一是象征性地由強校幫扶弱校,選派部分教師到薄弱學校去,實際上還是進一步強化強校的地位;還有一種則是把“不聽話”的教師納入輪崗的范疇,把輪崗作為一種權力甚至懲罰措施。

            “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教師交流輪崗是針對全員的。這樣一來,以前教師關于交流輪崗的一些想法就不存在了。”熊丙奇說,此時,輪崗成為教師的職責,關鍵就在于,能不能按照全員交流輪崗的新情況,來設計教師獎勵和評價體系。

            以前,教師是“單位人”“學校人”,現在,教師是“區(qū)域人”“系統人”,教師的利益和相關資源分配要在整個教育系統內進行。熊丙奇說,長遠來看,需要建立和教師輪崗制度相適應的教師待遇、權利保障以及管理、評價制度,推進學校辦學制度以及教師管理與評價改革。

            現在的輪崗,主要還是學區(qū)內的輪崗,有沒有可能跨區(qū)輪崗呢?

            李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跨學區(qū)的輪崗“是一直以來感到比較難的問題”?,F在對于跨區(qū)域遠程的干部教師流動,主要采用線上“雙師課堂”形式。

            熊丙奇說,如果要教師跨區(qū)輪崗,就涉及更深層次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前那種按區(qū)縣來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的模式就不再適用,得變成由省級財政統籌教育經費,“這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熊丙奇介紹,以日本為例,教師每三到五年就要輪崗一次。為了和輪崗制度配套,日本所有的義務教育教師都有國家公務員的身份。教師資源由政府統一配置,避免了教師人事管理權限制在學校層面。

            “我認為,先做到區(qū)域內的教師交流輪崗,在此基礎之上,加大省級財政對整個義務教育資源的統籌配置,可以進一步縮小區(qū)域內、區(qū)域之間的辦學差距。這些都需要分步進行。”熊丙奇強調。(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干部教師輪崗 教師輪崗 教師 跨區(qū)輪崗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