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武漢市召開濕地花城建設相關情況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蔡甸區已建成沉湖國際重要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后官湖國家濕地公園、索子長河省級濕地公園、桐湖省級濕地公園等4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
近年來,蔡甸區大力實施退養還湖(濕)。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約10.7萬畝土地(水域)均流轉或托管至沉湖濕地局統一管理,保護區日常管理日趨規范,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并逐步提升。后官湖、索子長河、桐湖濕地自然保護地退養工作也正有序開展。
實施濕地生態補償。2014年起實施生態補償,市、區兩級每年列支642.9萬元,用于對村(社區)和農戶配合濕地生態保護給予經濟補償。
推進沉湖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修復。通過疏通水系、保育原生植被、構建多樣化鳥類棲息地、建立智慧濕地監測系統等建設,修復沉湖濕地生態系統,提升保護管理能力。同時,為了迎接明年將在武漢舉辦的第十四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今年市、區兩級還將投入5600萬元進行沉湖濕地重要節點環境改造提升。
目前,蔡甸區擁有苗木花卉面積6萬余畝,形成了以九真山萬畝產業基地、張灣白湖苗木基地、奓山新民苗木基地、永安柏木苗木基地、洪北老河苗木基地為代表的五大苗木花卉產業基地。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打造“濕地花城”為契機,不斷完善花卉產業鏈,形成了十里荷花長廊、三十里竹海花溪、消泗萬畝油菜花、九真桃花源、武漢花博匯等一系列賞花勝地。
下一步,蔡甸區將進一步推動花卉及觀賞苗木產業升級,加強花卉苗木新品種研發推廣,不斷提升苗木品質、優化結構、增強特色,充分保障花卉質量。同時,主動適應旅游市場發展需求,進一步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依托獨特的本土資源和生態優勢,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加強宣傳力度等方面下功夫,充分挖掘潛在的經濟效應與生態效應,不斷完善賞花產業鏈,助力鄉村振興全面發展。(記者嚴芳婷)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