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差族”人數創新高,揭開了韓國經濟在疫情之下最真實的一面。飆升的家庭負債、過熱的房價以及通脹壓力,無一不在加重韓國的經濟負擔。據韓國央行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1-2022年韓國經濟平均潛在增長率為2%,經濟增速還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今年7月,約56.6萬韓國人成為“兼差族”。這一數據比前一年增加了19.1%,創下2003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事實上,“兼差”的就業形態并不鮮見。疫情之后,中國國內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也提出了“靈活就業”的政策,這與韓國的“兼差族”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處。但不同的是,國內的“靈活就業”是國家政策主導,除了針對小商小販、大齡事業人員等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和臨時救助,還出臺了對部分靈活就業人員自主創業的政策支持,以及引導這些人員從事新的就業形態工作。而韓國的“兼差族”基本都是有正式工作的員工進行兼職的自發行為,主要是為了補貼家用。
據了解,在韓國從事“兼差”工作的人員中,有80%的人來自雇員規模在30人以下的小企業,呈現出“企業規模越小,從事兼職的員工越多”的特點。對此,有分析指出是因為疫情擴散后經濟停滯,而企業也因應變化實施了每周52小時封頂工作制,縮短了員工的勞動時間,同時還有平臺勞務市場擴大、工作待遇變差等多種因素所導致的結果。有不少韓國員工甚至表示,疫情發生之后,不找份兼職已經很難維持生計了。
統計顯示,在韓國做“兼差”的不只有青年,還有很多是中年人,主要是為了保障收入水平。除了疫情的影響,如今看來,文在寅政府早前實行的每周52小時封頂工作制起到了反作用。
“韓國的家庭負債率不斷上升,對整體經濟而言是非常不樂觀的,央行宣布加息主要是為了減輕家庭負債率。”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李家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道。
對此,李寧表示,加息不僅是韓國政府為應對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的手段,還是為了緩解金融和實體經濟脫鉤的現象。“韓國很多人貸款是做非實體的投資、炒房地產等。”李寧向記者表示,有民眾反映三年前能夠買一套公寓的錢如今都不能以全稅的形式來租房,這對韓國家庭來說是很嚴重的事,如今加息可以抑制房價飆升的勢頭。(胡慧茵)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