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最低工資或加劇失業 全球就業市場讓人堪憂

            10月11日,戴維·卡德與另兩位學者榮獲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對勞動經濟學的實證研究性的貢獻”。他利用自然實驗分析了最低工資、移民和教育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最低工資一直是全球人民關心的問題。傳統理論遵循經濟主義,警告大家無論是在完全競爭市場還是買方壟斷市場中,最低工資有可能會加劇失業,對于低收入群體尤其不利。最低工資設定了市場中勞動力的價格下限,導致了市場供需關系扭曲。

            “好心辦壞事的典型案例,實際效果與期待背道而馳。”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中,弗里德曼曾這樣描述最低工資。長期以來,強調自由市場優越性、反對政府干預市場運作的經濟學派堅持認為最低工資法規有傷害就業的負作用。

            經濟學家克儒格和卡德則打破了傳統。他們通過“自然實驗”,發現最低工資提高并沒有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這改變了經濟學科和公共政策在最低工資領域的成見。如今,面對不平等加劇的經濟環境,最低工資成了各國政策制定者以及學者辯論的熱門議題。

            在之前競選總統的辯論中,特朗普和拜登在最低工資的問題上分歧很大。特朗普辯稱,最低工資應該留給各州決定,而拜登支持最低工資由現在的每小時7.25美元提高到15美元。

            兩黨在最低工資上引發的分歧,不僅是圍繞宏觀層面失業問題的爭吵,也是聚焦微觀層面的企業壓力測試,更是一場關于勞工福利與政府角色的命題作文。

            和美國一樣,以最低工資為制度為代表,很多國家在制定公眾政策時,一直進行著一場關于市場與福利國家角色的漫長辯論。這事關普通民眾基本的經濟保障、抵御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簡而言之是他們能否過上穩定而體面的生活。

            眼下,如何應對疫情給全球就業市場帶來的沖擊,比提高最低工資來得更棘手。無論是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還是星巴克這樣的零售企業,大手筆提高時薪的搶人大戰正不斷蔓延。

            然而,裁員后遺癥的影響、失業福利的滲透、潛在健康風險的考量,都讓提高最低時薪的誘惑力大打折扣。工人長期短缺加劇了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壓力,企業用人心切,勞動者猶豫不決,提高了的最低時薪,似乎陷入了新的經濟主義困境。

            如同卡德所提出的很多論斷與經典研究模型有悖,經濟學家的理論總要碰撞具體而復雜的現實。無論得獎者是誰,有些話題總會歷久彌新。學者們還會就觀念原則爭辯不休,就像面對全球就業市場的困境,還要尋求具體問題的處置方案。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最低工資 失業 就業市場 企業壓力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