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程建設改革壓減審批時限至75天,目前全國領先,且僅占其項目轉化周期的1/11,為項目再投資贏得了時間上的分值;創業擔保覆蓋范圍增至14類,小微企業最高可申請3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對來青島創新創業并購買首套商品住房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分別給予一次性15萬元、10萬元安家費;對實施技術改造并達到標準的企業,年度綜合獎補資金最高可達2000萬元;對通過省級認定的首臺(套)成套裝備、單臺設備(關鍵核心零部件)分別最高獎補150萬元、100萬元……10月20日,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青島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青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這是青島市首次推出直接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創新突破行動方案。旨在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評價政策氛圍,把制度剛性和創新示范的標尺立起來,在打造更多營商環境“單項冠軍”的基礎上,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既助力營商環境迎考備評工作,又著眼解決營商環境深層次問題。
青島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主任、青島市行政審批局局長路玉軍表示,《行動方案》體現了創新性、針對性、實效性三方面特點。在全國率先提出了服務“4個全生命周期”,率先從6個方面提升營商品質。13項行動舉措全國領先、8項北方領先、7項省內領先。結合青島營商環境評價復盤問題清單,有針對性地圍繞“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四項重點提出了46條創新突破政策,著力解決企業開辦、建設項目審批、獲得水電氣暖信成本、中小企業權益保護、包容普惠創新、數字化轉型升級等方面突出問題。結合今年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最新政策變化和任務要求,對企業和群眾關心的政策知曉度、參與度、兌現率不高等問題,在《行動方案》中都作了呼應和回答。
2020年,青島市營商環境國評成績由全國第19名提升到第11名,是全國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青島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青島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王軍表示,隨著難點堵點問題的銷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今年上半年,青島市新增5億元以上重點簽約項目178個,其中已開工運營項目100個,開工運營率56.2%,比去年同期提高31.8個百分點。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5.9萬戶,實有市場主體188.3萬戶,保持山東省第1位。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7.1%,高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58.3%。
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副局級領導干部畢見清介紹,堅持制度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青島市加強知識產權大保護體系建設,構建了“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初步形成了司法、行政、仲裁銜接協調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
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劉吉彩介紹,青島市構建“一平臺、一網絡、一窗口、一張卡、一專線”的“五個一”人才服務平臺,建立“一口受理、并聯辦理、閉環管理”運行機制,實現62個事項 “網上辦”、30個事項“移動辦”。
青島海關二級巡視員王建平介紹,依托自貿試驗區平臺,青島推出首創性監管創新舉措40余項,12項入選山東自貿試驗區首批“最佳實踐案例”。全國首創“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監管新模式,內陸港出口貨物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境內綜合運輸成本下降20%;首創“水水中轉”監管模式,實現支線船與干線船無縫銜接,碼頭物流效率提高約30%;創新生物樣本進口“清單式”監管模式,實現“一次辦理、全年許可”,有力助推國家海洋基因庫建設;首創企業集團加工貿易保稅監管模式,前9個月為企業節省保證金7700余萬元,海關總署已于10月15日在全國推廣。(科技日報記者 王健高)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