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軟乎了,車廂更暖和了,真好!”
10月26日,家住滿歸金河的周秀鳳踏上了由海拉爾開往滿歸的4181次列車。上車后,車廂內的變化讓她眼前一亮。
當天,記者跟隨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發現最美鐵路慢火車+大通道”主題采訪團,坐上了這趟慢火車,記者看到,盡管車窗外已經有積雪覆蓋,但車廂內溫暖如春,怕熱的孩子甚至脫掉了外衣,只穿半袖。乘客們說 ,以前冬天乘坐這趟慢火車,不僅要裹著厚厚的棉衣,還要跺腳取暖,現在舒服多了。
從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開往根河市滿歸鎮的4181/84次列車全程523公里,已經運行了40多年。每當大雪封山時,這趟公益“慢火車”就成了沿途百姓就醫上學、走親訪友的唯一出行方式。因此,沿途百姓親切的把這趟“慢火車”稱為林區“生命線”。9月末,為了提升林區百姓出行體驗,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為這趟運行了40多年的公益性“慢火車”更換了25G空調車體。
在這趟車上值乘了30多年的列車長方國斌說:“以前,我們冬天燒爐子都得緊緊看著,就怕火滅了影響車廂里的溫度。現在好了,不光是旅客舒適了,我們也省了很多力氣。”升級后的“慢火車”,硬件設施全方位升級,更加寬敞的過道增大了旅客行走的空間;車內溫度靠空調和電暖氣直接調控;茶爐變成了電水壺,旅客隨接隨喝。
“這么多年,我坐燒煤‘慢火車’出行都習慣了,沒想到鐵路還給我們林區百姓的列車升級了。都聞不到煤渣味了。”家住金林的張英華老人,今年已經55歲了,夏天他經常坐這趟車將自家采摘的榛蘑帶到根河去售賣。這些年來,這趟慢火車幫張英華補貼了不少家用,讓他的日子越過越富裕。
由于列車常年行駛在大興安嶺林區、牧區,每到森林防火期時,車上的乘務人員都會格外注意。“以前,為了防止發生森林火災,我們從杜絕熱爐灰外排這一重點入手,細化‘排灰制度’,加強禁煙的宣傳管控。現在換成空調車體后,不僅減少我們的工作量,更節約了燃煤,對環境進行保護。”齊齊哈爾客運段海哈車隊黨總支書記張國慶介紹說。
隨著車廂硬件設施的升級,這趟公益性“慢火車”的服務軟實力也更加貼近民心,讓沿線百姓的旅途生活越來越甜。10月份,大興安嶺地區已經飄起了小雪,但這趟公益“慢火車”依舊風雨無阻,十年如一日的行駛在牙林鐵道線上,成為老鄉們的“公交車、運輸車、致富車”。在這趟列車上值乘的乘務人員們多數都是一輩子一趟車,他們用真心、真情守護者沿線百姓的安全出行。
旅客張大富說:“這幾年不僅過上了好日子,就連乘車環境和列車服務也越來越好了,希望這趟車能一直開下去!”(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通訊員 徐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