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麗水學校食堂改革帶來哪些新氣象?新技術加土辦法讓食堂陽光透明

            11月12日中午,遂昌縣大柘鎮中心小學食堂內,三(1)班學生袁悅吃得津津有味。紅燒蝦、黃瓜炒火腿腸、大白菜油豆腐和紫菜蛋花湯,還有一個橘子和一個蛋撻,一共花了8元錢。隨后她又到一旁的免費加餐窗口,加了點糖醋排骨和米飯。除了這些菜,中午食堂還準備了青椒炒魷魚和清炒豆芽供大家選擇。

            小食堂,大民生,辦好學校食堂,讓學生和家長滿意是件民生大事。今年年初,麗水推進實施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師生同菜同質同價民生實事,并配套推進179所用餐環境欠佳的學校食堂“微改造”。如今,麗水已創造性全面打通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師生食堂,277所供餐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全部實現師生同菜同質同價,全市18.4萬名師生同一個窗口打菜、同一列隊伍排隊,學生們可以與所有在校校長、老師同桌共餐。

            前段時間,麗水市政府辦公室隨機抽樣并電話訪談了全市1053名家委會成員,數量占全市家委會成員一半左右。其中,996名家長知曉麗水義務教育公辦學校食堂實行師生同菜同質同價一事,知曉率為94.6%;知曉的家長中滿意率達到99%。

            麗水的學校食堂改革帶來了哪些新氣象?又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近日,記者走進麗水各學校尋找答案。

            師生同吃一鍋飯

            讓學生吃好吃健康

            中午11點25分,伴隨著一陣鈴聲,麗水城區大洋路小學教育集團城西校區開飯了。整理好隊伍,4(10)班班主任朱瑤老師來到隊尾,和同學一起排起了隊。端著打好的飯菜,朱老師來到本班就餐區,坐在了貼著“教師陪餐位”的座位上。

            “朱老師,今天的紅燒肉好香啊”“學校的菜比家里做得好吃”“朱老師,你慢慢吃,我吃飽了”……和老師坐在一起吃飯,同學們并不拘謹,偶爾還討論幾句,和朋友一樣。

            這種其樂融融的景象如今在麗水各學校已經成為常態。今年初,麗水開始推進實施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師生“同菜同質同價”和食堂“微改造”。“師生同菜同質同價看上去是吃的問題,所蘊含的卻是教育提質新理念。”麗水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府辦主任周勁松說,隨著山區發展水平及營養餐補助標準的逐步提高,學生餐食水平可能并不比老師差,但在調研中,他們仍然聽到一些孩子會有“老師的伙食比學生好”的感嘆,問題就出在供餐用餐方式上沒有一視同仁、統一對待。“師生同菜同質同價改變的不僅僅是用餐模式,更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學生’,以及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但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更要做到‘每一個都要好’的教育初心和情懷。”

            麗水市教育局副局長桑文勇告訴記者,為了提高山區孩子營養水平,麗水一直致力于提高學生餐飲水平,從營養餐補助標準確保按規定全面執行到位,到“一個雞蛋一杯奶、強健麗水新一代”,再到師生同菜同質同價和食堂“微改造”,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們吃得有營養更健康。

            記者了解到,與師生同菜同質同價實行前相比,孩子們的飲食有了一次質的飛躍。大部分學校基礎菜品從原先固定提供3個左右變為不少于6個,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葷素搭配的3個菜。不僅如此,午餐還提供1個品種的湯和一種新鮮水果。“我們還變著法子讓孩子吃得更好。”云和縣梅源中學校長杜瑞說。

            不久前,遂昌縣教育局組織96名校園廚師開展了為期8天的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涵蓋食堂健康菜系知識,家鄉特色名菜制作與相關營養菜肴開發等內容;青田縣在已有茶葉蛋、煎蛋、荷包蛋等供蛋方式的基礎上,舉辦了學校食堂葡式蛋撻制作培訓班,目前全縣可以制作供應蛋撻的學校覆蓋面已經達到84%;景寧民族中學開展“食譜實說”,讓學生們選出食堂最喜歡的菜和最不喜歡的菜,幫助改進膳食安排……

            讓孩子們吃得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吃得健康。按照要求,從本學期開始,各學校食堂還需在公示欄公布鹽、油和糖的總用量和人均用量;每餐供應的食物至少要包括谷薯雜豆類、蔬菜水果類、水產畜禽蛋類、奶及大豆類等4類食物中的3類,每天食物至少達到12種,每周至少達到25種。

            新技術加土辦法

            讓食堂陽光透明

            打開手機上的眾食安APP,點擊“陽光云視”菜單,上面不僅能顯示孩子當天吃什么菜,通過各處安裝的監控攝像頭,連洗菜、配菜、炒菜過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松陽縣古市小學,校長吳林斌為記者演示起了學校食堂智慧化管理系統。

            “除了吃好、吃健康,吃安全也一直是家長社會關注的焦點。市里要求眾食安APP每個校長都要會操作,而且每個家委會成員都安裝了APP,以此倒逼食堂后廚規范化運行。”吳林斌說,通過這套系統,市場監管部門還能對食堂的臺賬管理、原料采購、衛生情況進行全程監督。下一步,麗水市教育局將會同市大數據局共同建設學校食堂數智通應用,實施智能排菜,啟動智能點餐,一鍵生成菜品營養素分析、食物類別占比分析,對低鹽、低油、低糖膳食推行情況作智能化分析。

            食堂“微改造”的推進搭上了數字化的快車,實現了智慧化監管。與此同時,各地還不同程度提升了食堂硬件設施,總結出了幾個行之有效的“土辦法”,以此來提升食堂的衛生環境水平。

            “白手套工作法”,檢查人員帶上白手套到食堂后廚檢查餐具清潔情況,用手一抹,有沒有油漬、水漬和殘渣一目了然;“五個盤子抽查法”,檢查人員隨機抽取5個洗凈的盤子,放入溫水中,看是否有洗潔精、油污等殘留;“布鞋工作法”,如果食堂地面潮濕,布鞋就會濕。“剛開始,大家都覺得這么高的標準難以實現。現在,經過工作人員的不斷改進和努力,食堂的環境已經大變樣了!”杜瑞說,好幾個食堂工作人員跟他說,自己家里的廚房都沒有這么干凈。

            “過去,校領導會不定期來學生食堂陪餐,并抽查各項工作情況,現在是教職員工全員陪餐,全校老師每餐飯都和學生一起吃,有點小問題馬上就能看到。”食堂管理人員感嘆,他們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

            “對照民生實事預定目標雖已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效,但對標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場食堂改革還要深入抓落實。”周勁松說,師生同菜同質同價,改革的背后還有不少區域統籌促均衡的舉措。

            “有些農村學校學生少,食堂勞務成本占比高,運營困難。”桑文勇介紹說,麗水市已實行學校食堂勞務成本超過20%的部分由財政統一保障,并明確不得占用學校公用經費,力求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今年,全市已累計追加專項補助312.4萬元,促進了食堂供餐降本提質增效。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同菜同質同價實行前,由于一些縣(市、區)沒有實行食材統一招投標,食材價格區域城鄉差距較為明顯,甚至存在同一天的食材“同菜同源不同價”“同菜異校不同價”等現象。為此,麗水已全面推行學校食堂食材采購“同城同待遇”,建立學校食堂食材統一招采配送制度,實現了縣域或片區內無論學校規模大小、路程遠近,食材“一個價”。

            德育智育兩手抓

            讓教育走出課堂

            “謝謝章老師!”“章老師,您太客氣了。”午飯時間,青田縣臘口鎮鐵資中學教育集團一群7年級的學生端著餐盤走向座位,遠遠地就開始打招呼。他們口中的章老師是數學老師章仕友。章仕友是一位有著35年教齡的老教師,從師生同餐開始,他每餐飯都爭取早一點到食堂,把班級8張餐桌的飯盆都打滿,方便學生取用。

            一起排隊,一起吃飯,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平等友愛的氣氛,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一開始學生們還有些拘謹,現在我們就像好朋友一樣,飯桌上聊聊學習,還說說生活中的趣事。”遂昌縣北界鎮中心小學老師樓芳波笑著說。學生蘇敏則告訴記者,老師和大家一起排隊、一起吃飯,特別親切。

            “飯桌上,大家不像師生,倒像相識多年的老友。有些批評和提醒在這里說,就不那么尖銳,但效果卻更好了。”章仕友說,和學生一起吃飯是很好的溝通機會,不僅培養了師生感情,還促進了教學質量。“我感覺大家學數學的氛圍更濃了,有的同學進步還很明顯。”

            隨著“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社會風尚,各所學校還從食堂入手,培養孩子們的節儉新風。“孩子們想給老師看到一個更好的自己,老師們也會下意識地給學生樹立榜樣。一起吃飯,大家都會更自覺。”民族中學校長鄭建平評價道,師生同菜同質同價背景下,該項政策成了師生攜手推進“光盤行動”的一大推手。

            走進景寧縣標溪鄉學校食堂,多處布置顯得特別用心:食堂公示欄里融入了動漫元素,學生們笑臉盈盈的生活照也上了墻,墻上還掛著跟“節約糧食”有關的手抄報、紐扣畫、毛線畫、空竹畫、剪紙等,精致而溫馨。“這些都是老師和學生們自己動手布置的。”校長林衛平介紹。

            鐵資中學則為每個班級都配備一只泔水桶,每餐飯后由專門的跟餐老師和學生會干部負責稱重和考核,班級間進行競賽。“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舉措一推出,剩菜剩飯幾乎沒有了。”校長董劍勇說。

            除了“食育”還有“勞育”。龍泉寶溪學校、慶元二中等43所農村學校建起了勞動實踐基地,讓孩子們自己種蔬菜自己吃;青田方山鄉學校的師生走進稻田養起了魚,勞動成果一部分供給食堂,一部分帶回了家;蓮都太平小學勞動實踐基地所種蔬菜還分送給周邊孤寡老人;景寧紅星小學開設食堂崗位體驗課程,每天中午40分鐘的勞動體驗,讓孩子們感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看似是食堂微小的改變,實則體現了麗水對辦好師生滿意學校食堂、用心用情推進教育提質的決心。小食堂、大教育,正是立足于這樣的基點,發生在麗水學校的這場食堂改革正越做越實,越行越深。(記者 黃彥 通訊員 王雯靜 葉艷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學校食堂改革 食堂 新技術 健康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