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國寶”回歸!確定此地目前回來4對-全球微資訊

            春回大地,河冰初融,一縷別樣的生機就來到了這里。

            3月4日上午,正在進行水鳥日常巡護的長白山保護局監測站科員欒艦在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頭道站中華秋沙鴨保護基地(二號地)驚喜地發現1對中華秋沙鴨在水面上歡快地棲息覓食。3月7日,在該地又觀測到了3對中華秋沙鴨。經專家對比第1對和后觀測到的3對,沒有重復,確定此地目前回來4對。

            3月5日,在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頭道白河流域,園池保護區資源保護科科長韓銘觀測到了2對中華秋沙鴨。


            【資料圖】

            截至目前,吉林已觀測到遷徙回來的中華秋沙鴨共6對。

            據2022年監測數據顯示,吉林省觀察到的中華秋沙鴨數量達600余只,較比2018年觀測到的種群數增長了近300只。

            中華秋沙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是第三季冰川期的孑遺物種,距今已生存一千多萬年,號稱“鳥中活化石”“鳥中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1864年首次在中國發現并命名,現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繁殖分布范圍狹窄,數量極其稀少,繁殖分布區只限于俄羅斯的東南部和中國東北的部分地區,最主要的繁殖地是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我國的長白山區。

            中華秋沙鴨全世界種群數量約2000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國際瀕危物種紅皮書、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列入瀕危鳥類名錄的全球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對生存環境非常挑剔,被視為水域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性物種。

            多年來,吉林省在中華秋沙鴨等瀕危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一是實施全面禁獵,為有效保護野生動物資源提供了法律保障。1996年省人大作出全面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決定,全省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嚴厲打擊盜獵和非法販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等行為,有力打擊和震懾了違法犯罪活動。

            二是建立自然保護區,為中華秋沙鴨等瀕危野生動物營造了避難所。

            三是實施野生動物損害補償,對因東北虎、豹、中華秋沙鴨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害給予經濟補償,有效緩解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矛盾。四是堅持開展瀕危物種野外調查和監測活動,掌握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布和數量等信息,夯實野生動物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今年,省林業和草原局將嚴格落實《中華秋沙鴨野外種群監測巡護制度》,積極組織中華秋沙鴨“兩地十區十五站”開展中華秋沙鴨野外種群及其棲息地監測,繼續開展全省遷徙水鳥同步調查,進一步摸清遷徙水鳥種群數量和遷徙規律。扎實做好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收容救護、專項執法以及候鳥保護等工作。積極發揮省市縣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持續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等專項執法活動,及時發現處置人為破壞干擾行為,切實維護野外種群及其棲息生境安全。

            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 李志明 通訊員 趙冷冰 汪永興 馬靜圖片由省林草局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