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108個能源重點項目集中開復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播發《吉林新一批重點項目全力推進 助推產業結構升級》,報道吉林新一批108個能源領域重點項目全力推進;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吉林108個能源重點項目集中開復工》;新華社客戶端推出《吉林:能源領域重點項目春季集中開工》;中國新聞網《吉林省加快構建新能源高地 百余個項目集中開工》;鳳凰衛視推出《陸上風光三峽裝機規模將超越長江三峽》。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播發《抓好春耕春管 打好豐收基礎》,其中報道梅河口市農技人員在育苗大棚里推廣新技術,指導農戶科學播種育苗。
新華每日電訊刊發綜合稿件《新農田 新技術 新業態 感受黑土地上的“春耕三變”》,其中報道農安、乾安等地新建和改造千萬畝良田,加快推廣水肥一體化等一批增產新技術;新華社客戶端天空之眼看吉林欄目推出《長春凈月:奮力推動“三次創業”取得新突破》。
【資料圖】
光明日報刊發《每一寸土都值得我們奔赴》,報道白城青年科技特派員汪波與團隊為鹽堿地“獨家定制”種管方案。
中國新聞網刊發《荷花深處有人家:吉林鄉親憑“荷經濟”致富》。
央媒聚焦108個能源項目集中開復工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播發《吉林新一批重點項目全力推進 助推產業結構升級》,報道吉林新一批108個能源領域重點項目全力推進,包含新能源汽車制造、風光發電裝備制造等涵蓋新技術、新業態的能源產業。目前,吉林已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1300個,全年計劃完成投資4300多億元,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吉林108個能源重點項目集中開復工》,報道本次吉林省集中開復工的項目覆蓋煤炭、電力、油氣、新能源、氫能等領域,其中新能源項目將發揮主力軍作用。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人民日報客戶端《吉林省108個能源重點項目集中開復工》,報道吉林省重點推進“陸上風光三峽”、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新能源鄉村振興等項目,鼓勵支持“自帶負荷”項目建設,推動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客戶端推出《吉林:能源領域重點項目春季集中開工》,介紹吉林省堅持靠前服務,主動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項目快建設,早投產。全年計劃完成投資4300多億元,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吉林省加快構建新能源高地 百余個項目集中開工》,報道“十四五”期間,吉林省新能源項目將發揮主力軍作用,全力推進“四橫四縱”電網、“山水蓄能三峽”工程、“吉電入京”特高壓外送通道等項目建設,打造堅強、智能、柔性、綠色新型電網,本年度電網基建項目投資將達108.85億元。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推出《陸上風光三峽裝機規模將超越長江三峽》,報道吉林省作為國家松遼新能源保障基地的核心區,到2025年,發電裝機達3000萬千瓦,預計超過長江三峽水電站的裝機規模。
鳳凰網
鳳凰網刊發《吉林省108個能源重點項目集中開復工 總投資達864億元》。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播發《抓好春耕春管 打好豐收基礎》,其中報道梅河口市的42萬畝水稻進入育苗期,當地農技人員在育苗大棚里推廣新技術,指導農戶科學播種育苗;梅河口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科副科長班淑菊表示,重點做好水稻浸種催芽指導工作,到目前已經育苗55%左右,預計今年全市水稻育苗結束時間應該在15號左右,比往年提前2-3天。
人民日報
人民網刊發《去“村”游!解鎖吉林鄉村的N種玩法》,報道4月11日,吉林省文旅東南地區主題推介會在福建廈門舉行,現場發布宣傳片《最美吉鄉》。
新華社
新華每日電訊刊發綜合稿件《新農田 新技術 新業態 感受黑土地上的“春耕三變”》,其中報道農安、乾安等地正在新建和改造千萬畝良田,加快推廣水肥一體化等一批增產新技術,同時開展訂單生產、“企業+農戶”合作經營等新模式,不斷夯實保障糧食安全根基。新華社客戶端、經濟參考報一版頭題、新華網刊發同題報道。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新華社客戶端天空之眼看吉林欄目推出《長春凈月:奮力推動“三次創業”取得新突破》,報道長春凈月高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國家自創區,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新華網刊發《吉林大學第七屆模擬外交談判比賽暨第二屆東北高校模擬外交談判比賽成功舉辦》。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刊發《每一寸土都值得我們奔赴》,報道吉林白城青年科技特派員汪波與團隊創新培育品種、優化種植方法,使土壤的pH值從8.48下降至8.26,原來荒蕪寂寞的土地上開出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刊發《荷花深處有人家:吉林鄉親憑“荷經濟”致富》,報道吉林市昌邑區樺皮廠鎮東風村,端起“生態新飯碗”,成為靠特色產業致富的又一個范例。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中國旅游報
中國旅游報刊發《吉林: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報道吉林省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力度,拓展思路讓非遺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新活力。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曉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