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全球時訊:世界讀書日·逛書店去⑥|走紅網絡的長春古舊書店背后,是父子37年的熱愛和堅守

            你能為一份熱愛堅持37年時光嗎?長春古舊書店老板王丹奇和他的父親或許可以告訴你,如何與時光共進熱愛閱讀、留住書香。

            位于長春市寬城區黃河路的長春古舊書店,由王丹奇和他的父母一家三口經營。


            (資料圖片)

            這是一個只有兩個房間的小小書店,沒有精巧的裝修,木質書架讓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書店內從天花板到地板入目全部是書籍。其中有年代久遠的線裝書,有珍貴的絕版書,有上世紀的醫書和課本,有遠渡重洋的外語書……還有我們曾經愛過的漫畫、雜志、CD和磁帶。時間凝固在書頁上,變成了歲月悠長,這家本來只存在于熱愛舊書的小圈子里的書店,通過網絡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關注。

            這家書店緣起于王丹奇父親的熱愛。他說,自己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愛書的人,買書、看書是父親最大的愛好,“我爸工作時經常出差,走到哪兒買到哪兒,看到一本好書就走不動了。別人出差都是買紀念品,而我爸是買書。”退休之后老爺子仍然每周都要去外出買書。

            王丹奇說:“我爸是個書癡,身體還硬朗的時候恨不得每個禮拜都去北京淘書,潘家園、報國寺、城南舊貨市場……我家的火車票都得用筐裝。有時候聽說誰家有舊貨要處理,他就趕緊去看看,能不能淘到好書。我爸這輩子,不愛吃不愛穿,就愛書。”

            如今王丹奇的父親已經八旬高齡了,身體情況已經不允許他再外出淘書,但他仍然每天在書店里收拾書,時不時就拿起一本躲進里面的小屋里看起來,一看就是一天。

            從小受父親影響,在書香中成長的王丹奇也很喜歡書籍,從1986年開始,他就跟著父親經營古舊書店。最初是擺攤,曾經在風雪里站了一天就賣出6元錢的書,后來搬到了一個位置比較偏僻的小店,為了方便讀者找書,一家人咬咬牙租下了現在的店,不但位置更好找了,店里溫暖明亮,也能承載更多的書。

            王丹奇說賣古舊書籍其實就像在等待有緣人。

            長春古舊書店到底有多少本藏書,王丹奇和他的父母都說不清,不過書店里一些醫藥、數學類書籍已成絕版,甚至一些中藥舊書只有這里才能找得到。王丹奇的媽媽說,他們家有一位老顧客,是一位中醫院的醫生,幾乎每周都來淘書,有時候看見這位中醫找到一本絕版書后的興奮表情,王丹奇就會聯想到自己的父親當年從外地淘書回來的樣子。

            王丹奇說,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買舊書的人比以前少了,但是這個時代還有人愿意來看舊書、買舊書。

            近年來,隨著熱愛閱讀的人越來越多,這家小小的書店逐漸在網絡上走紅,很多年輕人通過各種渠道發現了這家書店,被這家書店里強烈的懷舊氣氛以及這一家三口的堅守所感染,把書店發在社交媒體上,并讓長春古舊書店逐漸走紅網絡,甚至有一些年輕人來打卡、找書。

            王丹奇的父母已經老去,他自己也已年過五旬,正在外地讀研究生的女兒無意繼承這家書店,所以他現在最愁的是如何傳承父親的這份情懷,他說:“我現在希望能夠遇到一個人,他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一時的好奇,而是單純對舊書籍有一份熱愛,那我愿意把這個店給他,只為了傳承這份愛書的情懷。”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攝像、制作 明鑫睿

            攝影 郭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