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共話產業謀發展|全球頭條

            這段時間,如何發展特色產業,成了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天九鎮東山村村民熱烈討論的話題。


            (相關資料圖)

            過去,東山村和隔壁的太公村發展不相上下。3年前,太公村開始發展大棚蔬菜產業,不僅帶動了村民就業,還吸引不少城里人來游玩,村民們日子越過越紅火。東山村村民眼看著兩個村發展差距逐漸拉大,越來越著急。

            早些年,東山村靠發展苗木產業,日子過得也不差。只是近幾年,村里種的苗木難找好銷路,價格也上不去,產業發展一度面臨瓶頸。村里沒少想法子、謀路子,無奈還是趕不上太公村。“說東山村人不上進,我們是一百個不同意!”村干部也攢了一股勁。

            這不,今年縣里準備下發一筆產業扶持資金,各村躍躍欲試,東山村更是沖勁十足。

            產業發展關系全村的未來。村兩委就產業扶持資金申請方案召開了一場協商會,駐村干部、村兩委干部、村組干部、村民代表等十幾人圍坐在一起,講意見、拿方案。

            “搞什么產業?怎么搞?”東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穎開場直奔主題,“我們也摸了個底,多數村民想學太公村搞大棚蔬菜。我們的想法是,今年先拿20畝地試試,村兩委負責流轉土地、建大棚,再出租。大家有什么意見?”

            “我看行,太公村搞成了,兩個村條件又差不多,不愁租。”6組組長劉國強開口,其他人也稱好。

            “搞大棚蔬菜是個好事,也希望村里繼續管管200多畝苗木。”村民駱建民補充說。

            環顧一周,見不少人點頭同意,黃穎接過話:“苗木是村里的傳統產業,不光要繼續管,還要好好管。今年我們就出去找優質品種、找市場。讓新樹扎深根,也要讓老樹發新芽嘛。”

            黃穎堅定表態,消解了駱建民的擔憂。“建大棚要選個好地方,這樣能租個好價錢。”駱建民繼續說。

            “6組鄰省道那塊地好,平整又肥沃。”劉國強一心想為本組村民爭取。

            “5組的地緊挨著你們那塊,條件不也差不多?”沒等劉國強話音落下,5組組長劉軍紅搶著說。

            眼見場面膠著起來,駐村干部付劍宏趕忙插話:“大家不用爭,村里考察后再定具體選址。今年要是搞得好,明年我們擴大面積。”

            “那每畝土地流轉費多少呢?”6組村民張運成問道。

            “村里的意見是每畝400元,大家覺得呢?”黃穎說。

            “一共才20畝,也沒多少錢”“太公村搞成功了,按理說今年我們能租個高價錢”……大伙兒你一言我一語,熱烈討論起來。

            “這樣吧,我們初步定的租金不比太公村低,500塊一畝。”黃穎綜合大家的意見,拿出了方案,眾人都同意。

            “老劉,你是不是還有什么顧慮?”見村民劉新春還是一臉愁容,黃穎請他講兩句。

            “我就一個事,大棚建在田里,以后不租了,田還能恢復原樣嗎?”劉新春說。

            “大家請放心,這事我打包票!”黃穎許下承諾。

            “那我放心了。”吃下定心丸,老劉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

            “方案可行,有大家的支持,我們就有動力,后面的工作就交給我們啦!”黃穎代表村兩委表了態,參會的人都信心滿滿。

            來源:人民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