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全球觀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能閉門造車


            (資料圖片)

            近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并要求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這既符合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也是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

            開放性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合作共贏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與傳統產業體系相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大進步就在于開放性,主要表現為更加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高水平參與國際循環,在全球化分工中做到最優布局,提升國際話語權,從而在系統競爭中發揮最大優勢。可以說,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開放,更具活力。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基本構建起了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覆蓋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已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要看到,在很多產業類別中,我國仍處于產業鏈中低端環節,不少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還依賴進口。在這種情況下,閉門造車不可行,也不符合世界產業進步的一般路徑。

            閉門造車意味著落后和被淘汰,開放合作才能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強化創新體系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對內來看,創新需不斷從市場獲得用戶反饋,摸著“反饋”過河;對外來看,創新需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僅依靠國內資源關起門來搞創新,存在被邊緣化的風險。競爭是產業保持活力的源泉,只有全面參與國際競爭,積極擴大全球“朋友圈”,持續推動開放合作,才能構建起充滿活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要鼓勵“引進來”。高水平對外開放既包括高效集聚全球創新要素,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我國產業體系自立自強能力,牢牢掌握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也包括積極參與塑造全球化規則,與全球接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高質量外資;還包括國內市場的對外開放,鼓勵國外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讓全球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要鼓勵“走出去”。國內企業、產品和服務要更好參與國際競爭、更好為全球消費者服務、更好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不僅要把有競爭力的產品賣出去,還要不斷做好全球生產力的布局和優化。要鼓勵國內企業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推動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力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