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10日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開展為期一周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活動。
活動從6月10日至6月16日,將文化和自然遺產宣傳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與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的理念緊密結合,以現場直播、科普課堂、新媒體互動、新聞媒體報道、宣傳展板、攝影作品展等方式,全面展現吉林省自然保護地的美景和價值內涵,展示吉林省絢麗多彩的自然遺產資源,總結吉林省在自然保護地保護、傳承和永續利用等方面的經驗,宣傳自然遺產保護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價值與意義。我省部分保護地提供門票減免、免費講解、免費培訓等科普宣教服務,龍灣、大布蘇、查干湖等自然保護地開展生態教育研學活動,營造了自然遺產保護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吉林省有豐富的自然保護地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是寶貴的自然遺產。
吉林省現有自然保護地167個,總面積319.2萬公頃。近年來,吉林省積極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力打造分類科學、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是全國首批設立的國家公園之一,虎豹數量由2017年的27只和42只分別增長至50只和60只。吉林省歷時3年完成了全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保護地內森林、草地、濕地等生態空間面積占比提升至87.8%,生態系統完整性、典型性得到有效保護,空間分布格局得到系統優化。目前,吉林省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形成。
吉林省的自然保護地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野生動物及棲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地、保護自然遺跡、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省136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的90%以上分布在自然保護地內,全省三分之一的林草濕資源、一半以上的生態紅線區域在自然保護地中得到有效保護。
在吉林省,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東北虎、東北豹、中華秋沙鴨、原麝、白鶴、大鴇、長白松、東北紅豆杉、朝鮮崖柏、松茸等野生動物及棲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地均納入了保護地范圍,全省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與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為維護吉林省生物多樣性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李志明 通訊員 魏靜 于航
圖片由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