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鐵路春運售票進入第20日,鐵路部門開始發售2020年1月29日車票,當日全國鐵路共售出車票1479.3萬張,其中鐵路12306網售出1282.2萬張、電話訂票售出0.8萬張,鐵路12306網售票占總售票量的86.7%。
從“等”到“盼”再到“搶”,春運滋生了巨大的購票需求,一時間“搶票愁更愁”成為主流情緒。一個個歸家游子反倒成了某些不法者覬覦的“肥肉”。他們明目張膽的打著幫助更多人回家的幌子,做起了加速搶票生意。然而,不管我們如何焦急,切莫“亂投醫”。
加速搶票軟件“百花齊放”,看似“神通”的背后,隱藏著一個個圈套。且不說,黃牛軟件“優先出票”的宣傳語顯眼,“不保證搶到票”聲明藏在暗處,還“貼心”地在“是否同意”上打了鉤,有近乎欺詐之嫌。同時“信息泄露、暗藏收費”等等也讓人連連吃苦,不少人寄望于付費加速包,結果卻發現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出票,方知用錢買“加速”不過是“迷信”一場。
搶票軟件所謂的優先,不過是營銷的噱頭,更是一種依靠技術掠奪的“插隊”行為,也正是由于搶票加速包的介入,使得原本公平的購票市場,充滿了焦慮和慌張。有限的運力無法保證每個人都能踏上返鄉的列車,這應當是一種共識,在先買先得的秩序里,比的不是花錢加速,而是對于規則的遵守和敬畏。
不得不說,鐵路出臺“候補購票”可謂是一劑良方。只要有預定信息并且支付費用,就能將旅客臨時退票的“漏網”車票“撿”回來,第一時間分配給那些想要買票又沒有買到票的旅客。緩解了“購票難”不說,還節約了不少時間精力,不給搶票軟件任何“渾水摸魚”的機會。用官方推出的“搶票神器”,必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誰還會相信黃牛們的一通“吹噓”。
一方面鐵路在保障農民工、學生等群體購票權益不被邊緣的同時,另一方面搶票軟件又在奉行“價高者得”的插隊行為,而“回家的渴望”又使得人們左右為難。這時候不妨試試反向春運,接親人“反向過年”,“旅游過年”。其實,過年不必拘泥于一種形式,只要親人團聚,年味就在身邊。
春運正當時,不妨擦亮眼睛,“讀懂”春運火車票背后的套路,對搶票軟件和黃牛們多一份警惕之心。(陳雷)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