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在我國本就“源遠流長”的地攤經濟一下子又火爆起來。
如何讓地攤經濟做到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徹底突破“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使其真正成為一種活力四射的經濟形態,考驗著各地政府部門的管理智慧和管理水平。
近日,住建部城市管理監督局印發通知,轉發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通知明確,全國各地積極學習成都的經驗,在平衡疫情防控與城市管理中給予商家最大限度的生產經營空間,激發商家經營和百姓消費活力。
多地推出利好政策
2007年全國兩會前夕,上海、重慶兩市先后實施“不再一律封殺馬路攤點”和“有序開放馬路攤點”的舉措。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對地攤經濟“解封”。
今年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此后,各地迅速推出地方政策,積極引導地攤經濟迅猛發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湖北省正在恢復消費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嘗試放開夜市地攤經濟。截至5月末,鄭州、長沙、西安、大連、青島等多個城市提出放開地攤經濟。截至6月4日,已經有濟南、南寧、鄭州、南京、成都、合肥、廈門、長春、杭州、長沙、石家莊、青島、宜昌、黃岡、德陽、攀枝花、廣安、南充、資陽、遂寧、彭州等城市,以及上海、陜西、遼寧、江西、甘肅等省份先后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
“地攤經濟是城市里的一種邊緣經濟,由于影響市容環境而一直處在發展的灰色地帶。但地攤經濟有其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當前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就業壓力。”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地攤經濟為何如此火爆?劉俊海分析了地攤經濟的“優勢”:首先是沒有什么準入門檻,對經營者的學歷、技術、專業都沒有太高的要求;其次是風險很低,即便經營虧本也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而且經營成本低,就算失敗也能迅速“從頭再來”;最后一個因素,也是最關鍵的,是地攤經濟沒有房租和過多的人工成本,商品價格低廉,買賣雙方都能享受更多實惠。
應當加強規范管理
隨著地攤經濟的迅速火爆,對于地攤經濟應加強規范管理的聲音也多了起來。尤其是,地攤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易引發一些城市管理難題。
6月初,遼寧某地一夜市開放后,導致附近出現交通堵塞、衛生“一片狼藉”等情況。涉事區域的街道上留有大量塑料袋、一次性紙碗等餐廚垃圾,多名環衛工人在現場清掃。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夜市系商販自發的擺攤行為,缺少統一管理,對周邊環境以及交通造成了影響。目前,該夜市已暫停營業。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群峰認為,夜市、地攤經濟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如果不善于管理,也會對交通、市容環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而且地攤經濟因為沒有固定經營場所,販賣的商品質量又很難保證正規來源,產品及服務不受相關部門監督,某些不法攤販為了求得更大的眼前利益而欺騙消費者,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
知名財經評論人士莫開偉認為,地攤經濟經營的商品大多為價格低廉的日常消耗用品,消費者原本從實體經濟店或網店購買這些商品,進貨渠道往往比較正規,且市場監管部門監管比較到位,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的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各大商店或超市的貨架。如果現在不加節制地放開地攤經濟而管理手段上不去,而市場監管部門的力量有限,加上地攤經濟的分散性、游擊性,市場監管部門根本沒有辦法對所有地攤經濟的進貨渠道、提供商品的生產質量、服務態度和質量等進行有效監管,那么最終地攤經濟將走不長遠。
提高政府監管水平
慶幸的是,地攤經濟在各地火爆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繼推出了審慎包容監管的理性政策。
6月5日,住建部城市管理監督局印發通知,轉發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通知明確,全國各地積極學習成都的經驗,在平衡疫情防控與城市管理中給予商家最大限度的生產經營空間,激發商家經營和百姓消費活力。
今年3月15日,成都市出臺《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允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大型商場開展占道促銷、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允許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擴大停放區域等“五允許”,堅持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管。同時臨時占道經營需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工作。
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2230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147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130個,增加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
劉俊海分析認為,成都市的政策對于地攤經濟的理性管理有很多啟發意義。此次政策提到了“五允許”的概念,有助于培育相關區域的商業零售氛圍,有序引導流動商販的經營業務,真正讓此類政策便利于社區居民。而對于商鋪來說,更是要結合此類政策積極引導商家促銷。所以要結合此次地攤經濟政策,科學合理組織企業銷售,讓相關商業零售企業經營業務提升,最終使相關商鋪或商業廣場的經營得到改善。
陳群峰建議,應該重視解決長期存在的地攤經濟規范問題,提高政府監管城市治理的水平,加強對從業者的管理,對所售商品應該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限定地攤夜市經營的時間和空間,避免給城市環境衛生、交通造成困擾。同時還要加強對消費者的維權保護,借助互聯網思維提升政府管理效率,如網上申請、登記、報稅等。
本報記者 萬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地攤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