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福建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任務、分工、保障措施,要求加快構建面向未來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高起點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我省基本建成國家東南區域網絡樞紐和海上數字絲綢之路信息通信樞紐,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深度融合,5G、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新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發展水平、創新能級處于全國先進行列。
行動計劃明確了六個方面主要任務:
統籌部署新網絡基礎設施。加快建設“5G+寬帶”雙千兆網絡,到2022年,全省建成5G基站8萬個以上,城鎮寬帶具備千兆接入能力。鞏固提升物聯網水平,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5000萬戶以上,打造3個以上全國知名物聯網應用服務運營平臺。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形成3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積極發展空天地一體化衛星互聯網。
積極打造新技術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平臺,深入實施人工智能“雙百行動”,在重點領域建設100個以上“5G+AI”深度應用示范項目。有序部署建設區塊鏈平臺,在智能合約、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不動產、智慧城市等領域培育100個以上區塊鏈典型應用。
加快構建新算力基礎設施。統籌布局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到2022年,全省在用數據中心的機架總規模達10萬架,形成“1+10”政務云平臺服務體系。推動省超算中心(二期)建設,布局建設智能計算中心,提供超高速算力資源。
健全完善新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網絡運行安全設施,全面提升大數據環境下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網絡信息安全設施,建設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福建分中心安全管控平臺。建設安全可信支撐設施,強化密碼技術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中的推廣應用,擴大數字證書應用范圍,建設面向新型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的一體化協同作戰指揮平臺。
推進建設新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到2022年,全省各設區市(含平潭)至少打造1個具有區域特色的智慧城市(縣域)示范區,建成15個智慧社區樣板。建設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省交通大數據中心。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生態環境、智慧海洋、智慧廣電等基礎設施方面,也提出了具體的任務目標。
全力建設新平臺基礎設施。積極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建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依托行業龍頭企業爭創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合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推動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建設、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海西分院第二輪共建,推進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省新藥研發中心、康復產業研究院等建設。推進建設科研試驗支撐平臺,布局建設支撐新型通信設備驗證的區域性實驗場地和面向高超聲速飛機發動機、車聯網、無人機等新技術新裝備的專用試驗場地。建設完善數據資源基礎平臺,運行全省統一的公共數據資源開發服務平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公共數據資源管理應用體系。
行動計劃明確,要建立省級推進工作機制,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政府績效考評內容。同時,在新型基礎設施規劃銜接、項目要素保障、應用場景拓展、支持方式創新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統籌謀劃和整體推進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福建日報記者 嚴順龍 劉必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全面實施三年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