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青海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在西寧市舉行。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肖向東在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青海省循環經濟發展蹄疾步穩,三大工業園區循環經濟占比達60%以上。
兼具“生態大省”與“經濟小省”特點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近年來,青海省加快重點地區和園區循環化改造,培育和引進了一批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項目,初步形成綠色低碳、創新驅動、特色鮮明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了資源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得益彰的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特別是以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海東工業園區為主體的三大工業園區已成為青海省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和加快工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
肖向東介紹,2020年,青海省堅持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扎實推進,成為全國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集中式光伏發電量最大的省份,“百日綠電三江源”、全省綠電31日再次刷新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循環經濟發展蹄疾步穩,三大工業園區循環經濟占比達60%以上。數字經濟加快發展,5G網絡加速落地,西北首臺根鏡像服務器上線運行。平臺經濟加速成長,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交易額達到31.8億元。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供需兩端造成的影響,青海及時出臺復工復產27條政策措施和22條補充規定,配套財稅、金融、扶貧、就業等一攬子政策,靶向發力,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暖向好。產業逐步企穩,農業基礎地位穩固,工業基本面平穩,新增長點加快形成,旅游業穩步回升。
“2021年,我們將著力保就業促增收,強化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確保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5萬人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強化工業經濟支撐保障作用,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監測分析,確保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回升。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培育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魚等‘青’字號品牌,穩定恢復提升生豬產能。”肖向東說。
肖向東表示,此外,繼續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開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爭取盡快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扎實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孫睿)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