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產業發展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今年省委一號文件重點強調要加大鄉村振興政策保障力度,“確保財政支農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按照打造“大產業”、培育“新主體”、建設“新平臺”的發展要求,江蘇省各級財政在著力加大投入的同時,更加注重投入的精準性、有效性,引導和撬動更多資源要素向鄉村匯聚,推動加快優化農業產業發展布局,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整體提升農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接二連三”建設全產業鏈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走進地處溧陽市上興鎮七彩曹山區域的白露山生態園,記者看到,整個藍莓園區郁郁蔥蔥,“掌門人”余慶貴正與工人們交談著今年藍莓田間管理的需求。余慶貴是當地人交口稱贊的“厲害人物”,從黑莓、藍莓種植,到產品深加工、水果采摘、觀光旅游,他將小漿果做成了大產業,生態園搞得紅紅火火。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在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行動上,明確提到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打造優質糧油、規模畜禽、特色水產、綠色果蔬等超千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和典型縣;建設特色產業強鎮,推動產鎮融合、產村融合發展。為了大力支持鄉村產業升級,2021年,江蘇省財政統籌整合省以上資金45.35億元,著力打造優質糧油、規模畜禽、特色水產、綠色果蔬產業等省級重點產業鏈。
“自從啟動國家級七彩曹山田園綜合體項目后,這里每天都在變,更是按下了我們的發展‘加速鍵’。”余慶貴介紹說,這幾年,當地政府從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傾斜、政策扶持幾方面共同發力,投資4000萬元建成北山道路有效串聯各個生態園,為企業發展打破瓶頸,白露山從一個閉塞的種植基地一躍發展成為省級龍頭企業。
2021年度,溧陽市財政積極統籌整合各方面涉農資金超2.2億元,為上興鎮鄉村發展打開了更大的空間,激發了鄉村發展的活力。上興鎮依托特色產業優勢,成功入選江蘇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示范區。
創新金融培育新主力軍
在揚州市江都區“三五斗”優質食味稻聯合體的水稻種植基地,麥苗翠綠,接連成片,理事長葛忠奎正在仔細地查看麥苗的生長情況。“4月份長出麥穗,5月底就能成熟收割,種植基地將近3000畝,預計產量在900斤一畝左右。”葛忠奎感激地說,這多虧了江蘇農擔這么多年的幫助,年前更是將“信貸直通車”開到了田間地頭,為他們續貸了300萬元,解了基地燃眉之急。
近年來,我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出數量快速增長、規模日益擴大、領域不斷拓寬、實力不斷增強的良好態勢。但由于信息不對稱、抵押擔保難、經營規模小等原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信貸需求方面往往難以得到滿足,常常陷入融資困境。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等服務‘三農’作用”“加大對鄉村振興中長期信貸支持”,同時也重點強調了要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近年來,我省不斷創新支農方式,構建協同支農“生態圈”,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2021年,省財政下達擔保費用補助和業務獎補近2.3億元,支持江蘇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江蘇農擔)為全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提供低門檻、低費率的融資擔保業務。截至2021年年底,江蘇農擔已累計為全省43025戶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服務,共計引導354億元金融活水流向“三農”領域。
為了使支農政策效應得到更大釋放,江蘇農擔充分發揮政策性平臺功能,在金融資本和新型經營主體間架起一座“連心橋”。2021年,圍繞糧食、生豬、冷鏈物流等重點穩產保供產業發力,全年為642戶生豬養殖場提供擔保 4.68億元,為5341戶糧食種植主體提供擔保25億元;為推動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開發出“沭陽·花木貸”“溧陽·民宿貸”“沛縣·果蔬貸”等特色擔保產品。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特色產品項目在保1689筆,規模超過10億元。
做強平臺提升示范層次
眼下,在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內,蝦稻共生稻田如棋格般鑲嵌大地;基礎設施正進一步加強改造,環湖大道、龍飛大道黑色化、綠化提升工程已完成20多公里;全球龍蝦交易中心、溫氏金誠年產百萬頭生豬屠宰項目也在全面加快推進中……盱眙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前不久,喜訊再度傳來,經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綜合評估,江蘇于2020年獲批創建的泰興市、盱眙縣、蘇州市吳江區、寶應縣4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部通過第四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全國共43個)。至此,我省累計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達到創建期的10家產業園全部通過國家認定,總數居全國前列。今年一號文件也強調,要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支持13個縣(市、區)建設省級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建強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建設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集聚要素資源、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按照“政府搭臺、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產業興園”的思路,我省加快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步伐,形成開發區模式、鎮園合一模式和一園多鎮模式等3種類型組織管理模式。2021年,省財政下達省以上資金6.19億元,支持產業發展平臺載體建設。今年將繼續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農業產業強鎮和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省共選建省級農業產業示范園52個,其中17個農業產業示范園通過省級認定授牌,帶動建設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783個、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45個,引領帶動全省現代農業加速提質增效。經省政府同意,“十四五”時期,全省將更大力度、更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
(江蘇經濟報記者 朱夢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