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省綜合客運樞紐建設持續推進,全年共開工建設14個項目,在建22個,新建成5個,全省建成數已達25個。目前,我省除連云港之外的12個市的市域范圍已實現綜合客運樞紐全覆蓋,進一步優化完善了全省綜合客運樞紐布局,為提升我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組合效率和整體效能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1月2日 江蘇交通)
自交通運輸部發布《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要求與火車站、長途客運站、機場等相銜接的車站,在客運組織方面,應根據本站客流流線組織乘客進出站、換乘。由此可看到國家在交通運輸的建設投入,隨著各個地區的運輸能力越來越強。
交通建設規劃近幾年發展迅速,其中鐵路部門尤其突出,群眾乘火車特別是動車組列車出行已經是首選,然而需在出行點A到達B后換乘其他運輸工具時,便會出現不方便且費時、費力的行程更換循環。在全面建成銜接互通的進出、換乘通行,這無疑是乘客們享受到一個方便、快捷的實惠。
實現“零換乘”,此舉體現的是國家在供給側改革的進程中,傾聽群眾的需求聲音,進而從技術上進行改造、從服務上進行升級,改善人民出行便利體驗的獲得感。也正是有了“鐵老大”勇立潮頭的擔當,我們可以感受到交通運輸設備有了先進性的提升,交通強國的戰略部署讓硬件的逐步進步的同時,配套的還有眾多服務上的體系改變。
從鐵路的一步步發展看:從不記名車票到實名制車票,從窗口、電話售票到12306網站和手機APP售票,從10天的車票預售期到最長60天的車票預售期,從以前的丟了車票只能自認倒霉到不斷升級的“掛失補”措施,從車票哪買哪退到全國通取通退,從單一的退票政策到階梯式退票措施,從高鐵盒飯到高鐵外賣,從憑車票進站到不少車站可刷身份證或中鐵銀通卡乘車。此間的翻天變革,是我們作為消費者切身感受到的。
減少換乘繁瑣的舉措,會令人對出行的需求感越來越迫切,也展示了交通大融合的又一次變革,銜接無縫是交通運輸部門為人民服務升級的又一亮點。(徐素貞)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