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大肆賣資產伴隨計提巨額減值 海正藥業如何破局?

            “建議公司高薪聘請剛離職的醫學資深專家邵軍博士!”2020年1月10日,當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600267.SH,下稱“海正藥業”)宣布高級副總裁邵軍辭職時,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一片嘩然。

            投資者的擔憂不難理解。整個2019年,海正藥業都在忙于賣資產,股權、技術甚至孔雀。時至年末,公司直接宣布對在建工程、存貨等項目計提17億元資產減值。

            一出一進的對沖之下,海正藥業2019年或能扭虧為盈,不至于被ST。不過,公司的扣非凈利潤為負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海正藥業扣非凈利潤連年虧損,累計虧億元。

            曾與恒瑞醫療齊名的海正何以至此?2020年公司能否企穩回升?近期《投資者網》聯系到海正方面,并得到了一定的答復,更多細節也由此浮出水面。

            不停地“賣”

            雖然2019年A股市場整體表現不錯,但海正藥業的股價卻不怎么樣,從年初最高時的13.77元/股下滑到年末的約9.5元/股;基金持股數在年初時有8497萬股,到了2019年9月末僅2258萬股。

            公司的改頭換面始于2018年11月,彼時有著“靈魂人物”之稱的白驊辭去董事長職務,取而代之的是商科出身的新董事長蔣國平、總裁李琰。蔣國平一直擔任臺州市公務員,而李琰具有外資企業、制藥企業和私募基金三重背景。

            在二人領導下,海正藥業于2019年成功扭虧為盈。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暴增17542%至12.55億元,不過扣非凈利潤仍虧損4.04億元,同比下滑271.45%。

            公司增厚業績的法寶在于賣資產。2019年3月,海正藥業發布公告稱,已通過產權交易機構公開掛牌出售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椒江四處的閑置房產。2020年1月6日,海正藥業宣布:成功出售臺州市椒江區君悅大廈A座的5套公寓,成交總額182萬元,而目前仍有部分房產掛牌出售。

            除賣房產外,海正藥業還出售了部分子公司股權、相關技術,其中最吸眼球的是2019年9月,海正藥業以38.28億元的轉讓價格及投資收益,轉出了生物子公司海正博銳58%股權;同月還出售了23只孔雀,獲利1.5萬元。

            計提減值

            在業內看來,海正藥業如此熱衷于賣資產,主要是為了降低負債率。

            數據顯示,海正藥業近年資產負債率持續增長,最近三年均超過60%。債務以有息負債(以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之和計)為主,其從2010年的不足20億元持續增長至2019年初110.6億元。

            不過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海正藥業資產負債率仍未得到有效緩解,其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別為0.82與0.62,遠低于2與1的正常值。而今臨近春初,市場才勉強看清海正藥業的棋局。

            2019年12月10日晚,海正藥業發布高達17億元的資產減值公告。公司將4.12億元的研發開支進行費用化處理,同時無形資產減值損失、在建工程及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存貨跌價損失分別為1.02億元、9.41億元、2.74億。

            如此一來,海正在斷臂求生的同時,保證了公司2019年業績為正,但赤裸裸的資本運作也引來市場質疑:公司是否有財務洗澡的嫌疑?

            “新管理層在一些事情上的判斷上與原管理層顯著不同,公司為前管理層過于隨意的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海正藥業董事長蔣國平日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如此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海正藥業是國內領先的原料藥與制劑一體化綜合性藥企,2000年上市后業績多年平穩上漲。公司的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由于原料藥業務八成來自美國和歐盟等海外市場,這些市場先后受到環境的巨大影響,海正原料藥業務遭受重挫,

            與此同時,為業績貢獻近半的制劑業務也出現問題。海正藥業制劑業務主要源于海正輝瑞,即海正藥業和輝瑞的合資公司。但2015年開始,海正輝瑞明星產品特治星產銷量大幅下滑,2017年輝瑞又宣布撤資。

            從此,海正藥業業績便陷入頹勢。2016年海正藥業出現上市首虧,2018年更是巨虧4.92億元,本次大額計提減值也與之相關。

            在對上交所的問詢函回復中,海正藥業表示:“本次總計終止了20項研發項目,主因是公司研發項目管理水平以及研發資源不能支持項目研發的全面有效推進,導致部分研發項目進度顯著落后,后續已無研發或市場競爭優勢,或不再適合繼續推進。”

            在此之前,海正在建工程持續膨脹,多個核心項目投入金額早已超出預算,但是項目進度卻遲遲無法完成,卡在99%的進度條上。究其根本,在于項目未轉固前,借款費用將計入在建工程,而非利潤表。

            如此看來,一旦轉固,海正將面臨債務危機、計提減值、被ST等多重風險。

            如何破局

            雖然,龐大在建工程帶來的風險終于解除,此時的蔣國平卻難以輕松,公司還面臨著負債,以及未來業績如何提振等種種挑戰。

            但他仍努力向外界傳達“觸底反彈”的信號。2019年11月,海正藥業先后宣布阿那曲唑片和來曲唑片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非潑羅尼原料藥獲得CEP證書、克拉屈濱注射液獲美國FDA批準。

            “2019年年末有息負債已下降至100億元以下,其中有70億元是銀行貸款,其他是公司債、短融等。2020年公司將根據資金回流和資金管控情況,進一步降低有息負債的規模。”海正藥業對《投資者網》表示。

            “公司短期戰略為剝離非核心業務、加速核心業務板塊發展(API,制劑,創新藥,生物藥);完成這一過渡后,公司將加速仿制藥向創新藥轉型,聚焦免疫,抗腫瘤,老齡慢性病等領域,并擴展國際業務合作。”

            在最近兩年的年報中,海正藥業均表達了進軍生物藥的決心。為實現生物藥快速發展,公司還對海正博銳進行重組,僅保留42%的股權。

            “博銳引進戰投主要是為加快研發速度,使其在國內保持單抗類生物藥第一梯隊,并實現對生物藥團隊的激勵,也有利于加快其證券化步伐。”海正藥業告訴《投資者網》。

            目前,海正藥業的生物藥和創新藥研發主要聚焦在自身免疫疾病、抗腫瘤、糖尿病等領域,但此前多年投入僅有生物藥安佰諾在2015年上市,第二個重磅生物類似藥阿達木單抗近期獲批上市,這將成為首個國產宮頸癌疫苗。此外還有數十個產品處于研發階段。

            對于生物業務的前景,業內并不持樂觀態度。以海正藥業斥巨資重點開展的創新藥海澤麥布和生物藥埃達木單抗為例,與之相同的研發企業已多達26家,其中不乏醫藥巨頭,未來市場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邵軍的出走也似乎證實了這一猜測。公開資料顯示,邵軍具有30多年從事多肽化合物科研和多肽藥物研發、生產、質量管理,以及美國 FDA創新藥和仿制藥申報注冊經驗。2015年時曾在海正藥業杭州子公司任職。(思維財經出品)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海正藥業 破局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