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湖南東安激勵糧食生產 全縣糧食生產任務面積88.7萬畝

            湖南永州東安縣紫溪市鎮大源村村民楊建平種植水稻20多年。去年,他承包了稻田38畝。今年,他種植水稻更有信心和底氣,春節期間就到各家各戶商談土地流轉,落實早稻面積。

            “東安新出臺了糧食生產激勵措施,今年種田很劃算,能流轉多少田地就種多少,村里面那些不愿意種的田和拋荒的田,我都愿意承包。”楊建平說。

            日前,東安縣出臺《2021年穩定糧食生產激勵措施》,嚴禁耕地拋荒和“非糧化”,進一步規范耕地地力補貼發放標準,對規模種糧實行補貼。

            在東安縣水稻生產大鎮井頭圩鎮,田壟里已是一片“人勤春耕忙”的熱鬧景象。種田大戶朱志成與農民們在田間勞作。“去年我種了160畝田,賺了7萬元至8萬元,今年擴大規模承包了260多畝稻田。”朱志成之前經營一家農資商店。

            “今年集中育秧統一翻耕、蓋薄膜、下種谷,平均一畝田要節省200元左右,縣里也有糧食生產獎補政策。”大藕村村支書文愛國挨家挨戶宣傳糧食生產政策。

            該村由三個村合并而成,去年村里有種田大戶25戶,承包水稻面積1600多畝。“今年,村里30畝以上的種田大戶有30戶,大戶們落實早稻面積2000畝以上。”文愛國說。

            東安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縣和全國產糧大縣之一,今年全縣糧食生產任務面積為88.7萬畝,其中早稻任務面積近27萬畝。

            “我們把落實早稻面積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專業化服務組織、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村組育秧能手等經營主體為主導。”東安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該縣創辦四個糧油綠色高質高效創萬畝示范片,通過整合土地、技術、勞力等生產要素,推動水稻生產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

            目前,東安縣共創建早稻集中育秧基地300多個,發展30畝以上種糧大戶1670戶,種植面積最多的達到700多畝,大戶種植水稻面積達14萬畝。(劉聯波 唐孟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早稻集中育秧基地 種糧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