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獲批 拓展“藏糧于技”儲備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30日透露,科技部已于日前批復同意支持湖南建設“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這也是中國農業領域首批啟動建設的3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

            上述創新中心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牽頭,聯合海南大學、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組建,并聚集了廣東海洋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等11家單位協同共建。

            該中心實行“總部、研究中心、區域分中心和試驗站/基地”建設模式,將充分發揮湖南水稻種業創新優勢,聚焦耐鹽堿水稻雜種優勢利用關鍵技術、耐鹽堿種質功能基因挖掘及其分子育種技術、耐鹽堿水稻新品種配套應用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建設完善科研條件平臺與研發體系,形成重大關鍵技術源頭供給。到2030年,培育出適合不同鹽堿地生態區種植的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水稻新品種10至15個,具有在全國推廣面積達1億畝的產能,畝產達到300公斤以上,并輻射東南亞和非洲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中國有15億畝荒蕪的鹽堿地,是重要的后備耕地資源。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表示,如果能在1億多畝有水稻種植潛力的鹽堿地上種植水稻,每年則有望增加養活8000多萬人口的糧食產量。

            湖南獲批建設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有助于突破“藏糧于地”空間,拓展“藏糧于技”儲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向一鵬 劉燦)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鹽堿水稻技術 藏糧于技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