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甘肅推“資金+物資+服務”救助模式 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援助方案

            30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通報稱,甘肅結合省情提出《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涉及7個方面27項改革舉措。其中,在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制度建設上,打造了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多層次救助制度體系;在救助方式上,推廣“資金+物資+服務”救助模式,旨在實現從關注困難群眾物質需求向注重物質與精神需求的轉變。

            甘肅省民政廳副廳長李劍介紹說,“十三五”以來,全省各級民政、教育、人社、醫保等部門下大力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五年來,共投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534.5億元,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由單一的基本生活標準拓展為“基本生活+照料護理”,供養補助標準分別達到不低于10452元和7200元。

            期間,還建立困難群眾動態管理監測預警機制,開發監測預警系統,對415.85萬低保對象、存在返貧致貧風險人口、低收入人員等群體實行定期監測預警。截至目前,共發出紅色和橙色預警信息7.15萬條;經入戶核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3.14萬人納入救助范圍,牢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火墻”。

            據悉,此次措施著眼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對各項政策進行細化和實化,并提出前瞻性實效性強的改革舉措。比如:在做好原有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基本生活救助對象范圍;在完善醫療、教育、住房、就業、受災人員救助等專項救助制度基礎上,要求加強法律援助,積極開展司法救助、取暖救助,使專項社會救助內容更加豐富。同時,要求各地進一步簡化優化救助辦理程序,切實提高救助實效。

            甘肅省人社廳副廳長何永強說,針對社會救助中的就業困難人員,該廳不僅落實就業援助政策,還強化就業援助全程幫扶,指導督促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要按照“走訪到戶、登記到人、信息到庫、管理動態”要求,切實摸清本轄區內就業援助對象的底數,動態掌握就業援助對象的數量、分布情況、面臨困難、就業狀況、就業意向及培訓愿望等,全部登記造冊,錄入信息系統。特別是要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個人特點、援助需求等情況,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援助方案。

            過程中,會同甘肅省殘聯、婦聯、鄉村振興等部門持續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讓有就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就業困難人員都有機會接受一次培訓、獲得一項技能,進一步提振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信心,為他們平等積極參與勞動就業生活提供技能支撐;并加大了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對有創業意愿的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創業培訓(實訓)、開業指導、融資服務、政策落實、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對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給予不超過2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此外,為實現教育精準救助,從2019年開始,甘肅省利用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風險補償金結余獎勵資金建立了國家助學貸款特別救助機制。對于死亡、失蹤;喪失勞動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災害、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本人或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經濟收入特別低、確實無法按期償還貸款的五類貸款學生,啟動救助機制為其代償應還本息。前兩類貸款學生可以申請一次性代償全部本息;后三類貸款學生,只能申請代償當年應還本息。2019年至2020年,累計救助畢業貸款學生800人,代償資金901萬元。(記者 崔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救助 援助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