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發布《北京市社會保障卡(北京民生一卡通)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按照征求意見稿,北京市社會保障卡(北京民生一卡通),將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具有社會保障、待遇發放、養老助殘、醫療健康、公園年票、城市交通、生活繳費、金融服務等功能,并逐步在政府公共服務領域實現身份信息識別查詢、民生補貼待遇發放等應用的多卡合一、一卡通用。(4月1日《北京青年報》)
出行需要交通卡、看病需要就診卡、逛公園需要公園年卡……日常生活中,市民經常用到的各類民生卡五花八門,不僅攜帶和使用很不方便,還容易搞混。再加上相關部門通常各自為政,單獨發卡,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一些低頻民生事項,哪怕只用到一兩次,市民也要專門辦卡。和商業銀行集中清理“沉睡卡”一樣,民生領域的重復辦卡、低效利用現象也亟待優化整合。
早在2014年,人社部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的意見》,就明確提出“一卡多用,全國通用”的總目標,“鼓勵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標,加大社會保障卡集成應用力度,逐步加載政府其他公共服務功能”。近年來,社保卡的應用功能不斷完善,便民惠民作用日益凸顯。目前使用的第三代社保卡加載了“非接觸”功能,拓展應用場景,大大方便持卡人用卡。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也為社保卡對接更多社會服務渠道提供了可能。
北京社保卡擬變身民生一卡通,對于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打造便捷優質的民生環境有著重要意義。依托社保卡整合城市交通、生活繳費等公共服務后,公眾帶一堆卡出門的尷尬和不便有望避免,可以享受“一卡在手,生活無憂”的愜意。根據征求意見稿,社會保障卡(北京民生一卡通)包括實體卡和電子卡,持卡人可根據個人需求申領并應用電子卡。在移動智能化日益普及的當下,這將進一步方便公眾。此外,社保卡整合的政府公共服務領域,有關部門不再單獨發卡,可以有力避免多頭管理,資源浪費。
社保卡“一卡通用”帶來的變化,不只有形式上的多卡合一,更有數據上的深度融合。征求意見稿指出,北京市統一權益信息共享應用平臺作為全市大數據平臺組成部分,實現與本市政務服務、民政、教育、衛生健康、公安等有關部門負責管理的公民信用信息系統、健康信息系統、人口管理系統以及有關用卡業務系統等涉及本市民生領域權益數據的共享。“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必將大大減輕公眾的辦事負擔,進一步推動“奇葩證明”的消失。
社保卡“一卡通用”,還有利于有關部門提升精準化服務水平。比如,利用旅行、就業、醫療、消費等生活軌跡信息,可以判斷持卡人的就業狀況、健康程度與生活質量,輔助認定就業扶持、社會保險、培訓創業等政策待遇的享受資格。整合人口、就業、社會保險等數據資源,就能準確感知勞動者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需求,提供針對性服務。
當然,社保卡功能的拓展,“含金量”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違規出借、出讓、轉借的風險。為此,征求意見稿提出,建立持卡人誠信檔案,依法追究當事人責任,直至追究刑責。這樣的規定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保障社保卡“一卡通用”行穩致遠,為其他地方樹立標桿。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