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奔
11月25日,以“大灣區:一網相連”為主題的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廣州舉行。聯合國駐華總協調員常啟德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提到,粵港澳大灣區憑借其強大的技術能力,有望成為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分享技術知識的門戶。
在演講中,常啟德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粵港澳大灣區一直是中國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區域。他說,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州、深圳、香港、澳門4個超級城市,地區GDP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GDP的13%。
他也指出,雖然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中國在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以及內陸與沿海發展差距方面仍面臨挑戰。“這種發展差距的存在,需要進一步強化區域一體化和協調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因此成為中國發展藍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啟德說。
在常啟德看來,隨著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在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他說,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形成協調發展新格局的巨大潛力,其豐富的金融、科技和人力資源將有助于中國經濟實現從制造業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憑借其強大的技術能力,有望成為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分享技術知識的門戶。
在演講中,常啟德多次提到了“可持續發展”。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增強城市韌性中也將發揮引領作用。
他舉例稱,廣州已經開始頒發碳中和證書,廣州期貨交易所也于2021年正式成立。這表明粵港澳大灣區在引領全國向低碳經濟轉型上具有巨大潛力。他說:粵港澳大灣區將繼續當好中國對外開放的門面,以及分享中國協調發展經驗的平臺。”
同時,作為聯合國駐華總協調員,常啟德也提到了聯合國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的作用。
他表示,聯合國在推動大灣區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悠久歷史,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這一進程中,聯合國可發揮召集作用。
他介紹,聯合國大學澳門研究所開展尖端研究,為整個聯合國系統推動信息和同心技術促進發展(IC4D);聯合國駐華系統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在不同領域保持著長期合作伙伴關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直為深圳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提供支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一直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深圳的本地化,并針對深圳發布了第一份城市層面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報告,為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進展提供了標準方法等。
對于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常啟德稱,聯合國及其駐華國別小組愿繼續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利益方合作,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創美好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