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第十五次黨代會開幕,定下今后5年主要發展目標:GDP總量突破1.4萬億元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余寶珠 莞宣
1月5日,中國共產黨東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會開幕。肖亞非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東莞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報告勾勒了未來5年發展新藍圖,東莞將立足“雙萬”新起點,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奮力譜寫東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并定下今后5年主要發展目標:GDP總量突破1.4萬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穩定增長,城市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去年人口超千萬
過去五年,東莞取得了四大跨越式成就,包括綜合實力實現大跨越,創新發展實現大突破,城市品質實現大提升,民生福祉實現大改善。
其中,地區生產總值連跨7000億、8000億、9000億元三大臺階,初步預計2021年突破萬億元大關;五年新增常住人口超過220萬人,正式跨入千萬人口特大城市行列。東莞即將邁入“雙萬”時代,成為GDP超萬億元、人口超千萬的城市。
創新發展方面,松山湖科學城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R&D占比提升至3.54%,排名全省第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預計達7387家,穩居全省地級市第一,科技創新綜合競爭力挺進全國城市20強、地級市第三。
城市品質方面,中心城區首位度明顯提高,魅力小城和美麗鄉村建設串珠成鏈,城鄉人居環境全面改善,水污染治理取得重要成效,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明顯好轉。
民生福祉方面,東莞市財政民生建設支出占比達74.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5%,首獲并成功蟬聯全國綜治最高榮譽“長安杯”,連續五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定位“雙聚焦”目標“雙實現”
報告繪就了東莞未來發展新藍圖,今后五年將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堅持培育壯大新動能,努力實現經濟在萬億新起點上加快高質量發展,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實現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
為此定下了6個主要發展目標,包括經濟綜合競爭力、創新引領、城市綜合環境等領域。東莞提出,GDP總量突破1.4萬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穩定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新經濟、新產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城市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R&D占比達到3.7%,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1.2萬家,人才總量達到383萬人、占比達到3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3%,以高技術產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
城市綜合環境達到國際一流灣區標準,城鄉人居環境品質得到全面改善,營商環境達到灣區一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萬元,公共服務更加優質均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高效服務型、響應型政府加快構建,加快打造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東莞樣板。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基層末端執行力大幅提升。
加快打造七大“新高地”
圍繞“雙聚焦”,目標“雙實線”,報告提出加快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先進制造、人才集聚、體制機制、綜合環境、和諧善治、民生幸福七大“新高地”。
如今,新科技、新產業賽道早已千帆競逐,東莞只有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才能推動經濟發展在萬億新起點上行穩致遠。
在科研平臺建設上,東莞將舉全市之力建設松山湖科學城,打造更多大裝置、大平臺,加快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爭取國家級科技獎實現零的突破。同時,加大創新主體的培育,力爭培育瞪羚企業1000家、百強創新型企業100家。同時,加快促進產業集群化、高端化、數字化、品牌化、綠色化,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競爭力。
科技與產業最終依托的是萬千人才,報告指出要努力把東莞打造成為大灣區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之一,促進人口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今后五年將實施新一輪“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力爭三年內面向全球招攬引進10個戰略科學家團隊,引育400名博士專業人才、1000名領軍人才、6萬名碩士以上創新人才和50萬名本科學歷人才,五年內爭取本土院士實現零的突破。
人口、城市深度融合則是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都能夠在東莞實現個人價值、成就人生精彩。報告提出,今后五年,東莞將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環境,創新基層治理,增進民生福祉,加快補齊“民生五個位”短板,力爭新增公辦學位31萬個、養老床位1500張、醫療床位8200張、就業崗位44萬個、停車位30萬個。加快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籌建各類住房50萬套,更好滿足市民多元化居住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