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批復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規劃》。1月5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規劃》編制背景、重大意義、主要內容、主要特點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根據國務院最新批復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江蘇沿海被賦予重大歷史使命,與之前相比,本輪規劃更加突出轉型發展、產城融合、綠色生態等特點,進一步彰顯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新作為。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陸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1903.6萬。《規劃》提出三大總體布局:一是壯大“三縱”發展軸(區域主發展軸、臨海新興發展軸、近海海洋經濟發展軸);二是完善“三橫”通道(北部通道、中部通道、南部通道);三是打造“三大”片區(陸海聯動區、河海聯動區、江海聯動區)。
《規劃》提出四大戰略定位:一是長三角區域重要發展帶(加快沿海地區與上海、蘇南地區一體化步伐,協同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和世界級城市群,成為長三角區域的重要支撐);二是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大力推進海洋科技創新,科學利用海洋資源,培育海洋新興產業,努力建設成為我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高地);三是東西雙向開放新樞紐(系統建設溝通我國內陸腹地、面向歐亞的陸海通道,深化與中西部地區聯動協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打造我國中西部地區便捷出海通道);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宜居地(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特色風貌塑造和碳匯功能提升,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規劃》強調發展要從五方面著力:著力推動江蘇沿海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塑造濱海城鄉特色風貌,著力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著力完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著力培育雙向開放新優勢。
《規劃》指出未來六大重點發展任務:一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促進海洋產業向新興領域邁進、特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重化工業向綠色低碳轉型。二是塑造濱海城鄉特色風貌,建設一批濱海港城和特色村鎮,形成特色彰顯的濱海城鄉風貌帶。三是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系統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展現“生態綠+海洋藍”。四是完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統籌港口、公路、鐵路、航道、機場和過江通道建設,構建多式聯運系統,強化水利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五是培育雙向開放新優勢,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支點,協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高能級開放合作平臺,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通、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六是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提升沿海地區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促進跨區域合作共享,保護傳承弘揚海洋文化,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江南時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張雅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 沿海地區 產城融合 綠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