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2021年廣州市“圓夢計劃”學員交流營,培育儲備青年技能人才骨干
金羊網訊 (通訊員:穗團宣)1月15日上午,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主辦、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2021年廣州“圓夢計劃”學員交流營活動在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開營。來自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國家開放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廣東青年職業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廣東白云學院等8所“圓夢計劃”合作院校的180名優秀新生代產業工人學員骨干參加了本次交流營活動。
據悉,舉辦本次“圓夢計劃”學員交流營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強對新生代產業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領和組織吸納,大力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新生代產業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提升學員政治理論素養和綜合能力水平,著力為黨培養和儲備青年技能人才骨干。
下一步,團市委將加強對新生代產業工人骨干的聯系培養,圍繞我市“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技能人才培養需求,推動“圓夢計劃”向技能型高等學歷教育轉型,為我市新生代產業工人成長發展搭臺助力,進一步將“圓夢計劃”打造成黨在新生代產業工人群體中基本可依靠力量的培養工程,激勵更多新生代產業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圓夢計劃”:11年共資助廣州新生代產業工人逾1.1萬
據主辦方介紹,廣州市“圓夢計劃”從2010年開始啟動,立足廣州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核心任務、瞄準產業青年提升綜合素質核心訴求,按照“政府支持一點,學校優惠一點,青年承擔一點”的思路,每年資助1000名在穗務工的新生代產業工人圓大學夢。成功報名者可以現代遠程教育為主,結合面授、函授和自學等傳統教學手段,根據生活、工作實際情況,采取邊工邊讀的方式,在職參加專科、本科學歷教育。
“圓夢計劃”新生代產業工人骨干培養工程作為廣州市“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和年度青年民生實事項目,是共青團組織履行“為黨育人”職責的重要載體,已持續開展了11年。據統計,11年間,團市委會同各合作院校,針對學員開展思想教育和政治鍛煉,著力提升學員學歷層次和職業素養,累計資助逾1.1萬人圓了“大學夢”,為黨在新生代產業工人群體中培養了一批可依靠的青年骨干力量。“目前絕大部分‘圓夢計劃’學子已順利畢業,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圓夢計劃’交流營活動也是希望給大家搭建一個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平臺。”團市委青年發展負責人表示。
沉浸式教學:鼓勵學員崇尚先進、錘煉本領、奉獻社會
記者了解到,交流營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主題講座、經驗分享、政策推介、團建拓展等環節設計,幫助廣州市“圓夢計劃”骨干學員開拓視野、啟迪思維、增進交流,進一步堅定了廣大“圓夢計劃”學員崇尚先進、錘煉本領、奉獻社會的勇氣和決心。
開營儀式上,團市委副書記李勁為學員作動員講話。他勉勵廣大“圓夢計劃”學員崇尚先進、增強本領、奉獻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保持青年人的奮斗姿態,將個人成長融入城市發展大局,與祖國同成長、與時代共奮進。“希望你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始終精益求精,勇于追求卓越,鍛煉過硬本領,立足崗位創新創造,在青春建功‘十四五’進程中走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交流營活動現場,廣州市團校胡勇副教授為學員舉辦專題講座,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陳彥川老師為學員們組織了《打造有凝聚力的青馬團隊》體驗式教學,通過破冰、項目PK、智慧解密等環節設計,激發了學員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員的團隊協作意識,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午間課余時間,主辦方還組織青年榜樣進行交流分享,“圓夢計劃”學員們踴躍發言、互學互鑒,從彼此的奮斗故事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學員感言:一次難得的精神洗禮和充電之旅
學員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圓夢計劃”交流營活動,收獲了友誼,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激發了斗志,是一次難得的精神洗禮和充電之旅。
北京郵電大學優秀學員葉裕能深情的說,“圓夢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深造平臺,讓她又回到美好的校園時光,再次激發了自己內心的求知欲。作為學員的她會倍感珍惜,好好利用這寶貴的三年時間完成自己的夢想,努力充實提升自己,為以后職業生涯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為實現人生理想插上騰飛的翅膀,為這個美好而偉大的時代貢獻一份力量。“我和小伙伴一定會保持奮進姿態,以勞模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用實際行動回報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厚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