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王天巍 蔡景就
記者3月25日從廣東省氣象部門獲悉,廣東省氣象臺與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廣州海岸電臺(以下簡稱“廣州海岸電臺”)聯合啟動南海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服務,自3月23日10時起,正式對外播發無線電氣象傳真。此項服務對于保障海南海域船舶航行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守護廣袤南海海域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圖有助航海和海上作業者了解海洋天氣 梁懌韜 攝(資料圖片)
據悉,相比陸地上作業和交通出行,在海洋上進行航行和資源開發更易受到氣象災害天氣的影響。自2018年6月起,廣東省氣象臺與廣州海岸電臺相互合作,聯合開發南海海域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圖產品。雙方經過兩年的共同努力,研發了一系列符合國際標準規范的南海海洋氣象傳真圖產品,并在2020年7月開始業務試運行播發。相比傳統的海洋氣象報文,南海海洋氣象傳真圖以圖像形式展現,具有信息豐富、動態直觀、預報時間長、范圍廣等特點。對于身處海洋上的用戶,通過南海海洋氣象傳真圖能夠更好地了解海洋環境及其變化,實現對氣象災害早預警、早行動。在經過近兩年的業務試運行播發,廣東省氣象臺與廣州海岸電臺決定正式合作對外播發南海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通過雙方正式合作,廣東省氣象臺可提供給廣州海岸電臺19種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產品播發。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分四十個時段輪播。其中無線電每天播發11種氣象產品,安排在23個時段,發射頻率為4199.75KHz, 8412.5KHz, 12629.25KHz和16826.25 KHz等四個高頻頻段。產品涵蓋地面實況分析、海平面、降水、風力(24小時、48小時、72小時)預報、海浪(24小時、48小時、72小時)預報、臺風預報、南海海區(24小時、48小時、72小時)預報等。網絡發布每天推送8種氣象產品,安排在17個時段,包括紅外云圖、衛星云圖等產品。
廣州海岸電臺副主任林建和介紹,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是船舶獲取海上氣象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之一,由廣東省氣象臺負責制作氣象傳真圖數據,廣州海岸電臺正式播發,主要播發5大類11種23圖,填補了南海海區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業務的空白,有利于加強我國國際履約能力,提升海事形象,維護國家海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