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環球微頭條丨自主研發“長手臂”!深汕西改擴建邊坡施工實現成套機械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丹陽 通訊員 詹桃 張力心 沈高

            7月14日,廣東省交通集團所屬深汕西高速改擴建TJ9標邊坡防護施工現場,在工作人員操作下,兩臺有著“長手臂”的大家伙——錨固臺車、開槽格構梁安裝綜合作業車迅速工作,精準“畫好”邊坡上的一塊塊“田字格”。

            深汕西高速改擴建是目前廣東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工程沿線地形起伏多變,高邊坡最大高度達到51米,復雜的地質條件對邊坡防護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解決邊坡施工中的種種難題,提升安全性和施工速度,深汕西改擴建項目專項針對邊坡防護設備開展技術攻關,經6個月研究,成功自主研發出由一臺錨固臺車、一臺開槽格構梁安裝綜合作業車組成的成套裝備,實現邊坡施工的機械化。

            在將坡面開挖完成并整平底部平臺后,具有多功能作業模塊的綜合作業車首先閃亮“登場”,在坡面上開出一道道互相垂直交錯的槽。錨固臺車緊隨其后,在槽上交點處迅速鉆孔,安裝錨桿并在孔內注漿,為邊坡搭建“骨架”。隨后綜合作業車再次“上場”,通過機械臂架的快換接頭接換機械抓手,進行格構梁的安裝等作業,這樣就完成單級坡的防護施工,按照上述順序依次循環即可完成整個邊坡防護工程施工,真正實現邊坡“開挖一級、防護一級”。

            目前,國內邊坡防護施工市場上還沒有可以滿足邊坡防護綜合機械化施工的相關設備。“傳統邊坡防護施工多以搭設支架、人工開槽、現澆成型為主,一般需要12至15人,17米長的單條縱梁施工就要耗費108個工時,施工周期長。”項目鲘門辦事處工程辦主任李曉華介紹,自主研發成套機械化裝備后,施工現場不再搭設平臺支架,整套流程僅需2名機械操作手和5名施工人員,大大減少了材料和人員的投入,單條縱梁施工時間壓縮到20.4個工時,效率提高了近5倍。同時,預制構件工廠化生產、現場組裝,解決了傳統現澆施工中工人勞動強度高、成品外觀質量把控難等不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邊坡防護 施工現場 工作人員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