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焦點要聞:湛江按下大工業加速鍵 擦亮綠色生態名片推動高質量發展

            昔日海島建成工業基地 聶冬生 攝

            湛江經濟與生態比翼齊飛,推動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全良波 袁增偉

            湛江首條高鐵隧道主體工程完工、湛鋼全力以赴沖刺三號高爐點火、調順跨海大橋正式開通、再次躋身中國地市品牌百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湛江緊緊抓住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戰略機遇,取得了顯著成績。

            當前,湛江正以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深度融合為引領實現動力變革,以加快大園區建設、推進大文旅開發、深化大數據應用為抓手,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

            世界500強企業搶灘登陸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位于雷州半島的東海島,成群結隊的工人從鋼鐵石化園區涌出,奔向繁華的市區、城鎮、集市。近年來,東海島上的部分灘涂、紅土變成現代產業園,成為湛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鋼鐵,是這座海島開創湛江大工業“主戰場”的原點。中冶寶鋼踐行“簡單、高效、低成本、高質量”管理理念,投資建設面積約150畝配套產業園,坐擁占地面積25.4畝獨立包裝材料生產基地。經過7年的發展,中冶寶鋼的規模從原來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近5000人,為湛江鋼鐵提供了全天候、全流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冶金運營服務。

            從2012年5月在東海島正式動工開始,中冶寶鋼拉開了湛江現代臨港產業快速發展的序幕。隨著玉湛高速、東海島跨海大橋、東海島鐵路陸續開通,進島公路網不斷完善,工業“主戰場”的“任督二脈”徹底打通,釋放出巨大的活力。人流、物流、資金流急速集聚,推動鋼鐵、石化等產業鏈條向西南方向發展,產業鏈條和經濟腹地得以延伸。

            如今的東海島,中科煉化、湛江鋼鐵、巴斯夫三大投資均超100億美元的“巨無霸”產業項目三足鼎立。全國各地的鋼鐵人才、精密器械來到這片熱土,按下大工業建設的“加速鍵”。日前,隨著由液化空氣集團投資的項目開工,又一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湛江東海島。這座中國第五大、廣東第一大島嶼已云集近10家世界500強工業企業。

            據統計,以鋼鐵項目落戶為起點,東海島近10年來先后引進60多個重大項目,總投資約1960億元。鋼鐵、石化等產業“航母”配套產業鏈不斷延伸,推動湛江成為華南地區現代化臨港重大產業的集聚基地。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引擎與支柱,湛江以“四篇文章”“五大產業發展計劃”為抓手,以重大工業項目為龍頭,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以創新驅動為引領,著力發展現代產業,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去年開始,湛江瞄準“全省最大工業園區”的目標,以雷州奮勇片區、東海島片區和烏石片區為重點,依托交通主干道科學謀劃布局,謀劃建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產業園區。

            構建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交通網

            今年3月24日,隨著HU7043航班平穩起飛,湛江吳川機場正式試運行。作為廣東四大地區性樞紐機場之一,湛江吳川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具備直航歐美的能力。這座萬眾期待的新機場,甩掉了那些曾貼在湛江身上的“偏”“遠”“慢”等標簽,帶動這座城市再次起飛。

            近年來,湛江以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標,加快構建以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為主骨架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便捷的交通網絡,大大縮短了湛江與外界的時空距離,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支撐。

            向海而生、因港而興,湛江憑借深水良港的核心優勢,加快推進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2021年,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霞山港區40萬噸級散貨碼頭建成投用,湛江港成為華南和西南首個具備接卸滿載40萬噸級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全球最大的客滾輪渡碼頭徐聞港2020年9月建成開港,瓊州海峽海上航程縮短1/3以上。在港口發展的強力帶動下,湛江成為全省唯一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城市。

            與此同時,湛江加快建設高效互聯的鐵路網。2019年,《湛江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獲得批復,湛江成為廣東第三個全國鐵路樞紐城市,目前正加快構建“五龍入湛”和“縣縣通高鐵”的大交通格局。2020年7月,深湛高鐵江湛段建成通車,標志著湛江正式邁入高鐵時代。廣湛高鐵建設進展順利,建成通車后將與廣州中心城區實現1.5小時互達。

            湛江城市風貌 張鋒鋒 攝

            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

            近年來,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面貌、產業格局都發生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以加快實現“雙碳”國家戰略為導向,湛江正凝心聚力建設“紅樹林之城”,挖掘生態、經濟、科研、人文“四大優勢”,激活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新引擎,探索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

            廣東省湛江市擁有9960公頃紅樹林,占全國紅樹林面積33%,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自古以來,湛江人民對紅樹林飽含情感。

            在湛江市坡頭區乾塘鎮陳氏大宗祠里,立著一塊“禁伐葭丁碑”,距今已有150多年歷史。“葭丁樹”就是紅樹,碑文內容以村規民約的形式,嚴禁各種違規砍伐紅樹的行為。這是湛江人民敬畏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生動縮影。

            湛江以紅樹林保護修復為牽引,加快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著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湛江范本”;以紅樹林開發利用為切口,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建立利益導向機制,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湛江機制”。

            湛江切實把打造“紅樹林之城”、推進“藍碳”開發交易作為塑造湛江綠色發展新優勢的現實需要,努力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發展之路,讓湛江成為廣東生態建設的新亮點。

            林廣旋護林廿載 全良波 攝

            成長

            廉江高橋紅樹林管理站站長林廣旋:

            紅樹林精神與湛江一脈相承

            在湛江蔚藍海洋與紅褐陸地邂逅的潮間帶,佇立著一段段綠色的“海上長城”——紅樹林。湛江廉江高橋紅樹林管理站站長林廣旋守護紅樹林已有20個年頭。近年來,看著紅樹林不斷得到保護、修復、發展,他喜上眉梢。在他眼里,紅樹林精神呼應湛江發展的每一個潮漲潮落,與湛江一脈相承,建設紅樹林之城彰顯了湛江的綠色發展決心。

            退塘還林再造綠洲

            走進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橋管理站,紅樹林立定在海灘涂之中,挺起倔強的軀體改善生態環境。從高空上俯瞰,碧空如洗,點點白鷺低空盤旋,在這綠色錦毯上雀躍。一個個實時監控畫面整齊劃一,監控觸角覆蓋整個片區,無人機巡航在高空中來回穿梭,透過手機APP,各類監測指標躍然屏上。

            10年來,紅樹林保護海岸、守護耕地的作用已家喻戶曉。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意識的提高,湛江大力推進退塘還林。“去年,高橋保護區核心區內的非法養殖場全部完成清退。”林廣旋告訴記者,在過去護林隊伍日常巡護的基礎上,現在新增的數字化技術能夠實時反饋巡護情況,打通信息流通梗阻,更好地提高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環保功能。

            站在保護區棧道上,既能看到連綿的綠色長廊,又能看到鷺鳥林中飛,綿延的紅樹林構成一幅秀麗畫卷,讓人頓生世外桃源之感。

            隨著紅樹林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的美麗生態逐漸顯現出來。林廣旋表示,就鳥類而言,在2005年的紅樹林共觀測到194種鳥類,而目前這個數據已經增加到311種。“特別是近年來,觀察到的鳥類越來越多,可見紅樹林修復、保護卓有成效。”

            去年,林廣旋帶領隊員在雷州半島上發現近20畝珍稀的小花老鼠簕純林。他介紹,對我國大陸來說,這是小花老鼠簕最大的野生種群,對植物資源本底調查來說非常珍貴。這個顛覆性的發現,也將擦亮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招牌。

            林廣旋的日常工作,除了資源監測、生態保護外,也要開展科普宣教。他告訴記者,高橋保護區自建立以來,在紅樹林資源管護、科研發展和環保宣傳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已建立了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國家紅樹林種植攻關基地、中荷紅樹林合作項目實驗基地等,每年接待5萬多名訪客。

            紅樹林保護著沿海地帶生態環境 通訊員供圖

            持續發展助力騰飛

            去年,湛江吹響打造“紅樹林之城”號角,加強紅樹林生態整體保護、紅樹林生態修復和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管理,啟動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打造廣東生態建設的新名片。

            在林廣旋眼里,這不僅能為老百姓提供更美好的生態環境,還可以依托獨特而豐富的紅樹林資源,發展更多可持續的生態項目,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林廣旋認為,紅樹林精神代表著湛江人對生命的不屈不撓,對工作的持之以恒,對事物的認真負責。去年年底,湛江提出打造“紅樹林之城”。“我非常振奮,也非常支持。我們對紅樹林要做到保護、修復、發展,要恢復、增加紅樹林面積,不斷提高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更要發揮它的生態功能。”他說道。

            “紅樹林除了改善生態,還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林廣旋表示,紅樹林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內涵,是優良的天然科教文旅場所。湛江可以力促農文旅融合發展,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觀光農業等新業態,提高農副產品深加工附加值,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

            湛江的海上牧場 通訊員供圖

            變遷

            海上藍色糧倉

            水產向深海挺進 打造全球產業高地

            湛江三面臨海,自古以來就因海洋生物資源豐富聞名海內外。十多年以來,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入發展,數字應用正在湛江水產產業廣泛落地,打造全球產業高地。根據《關于推動湛江市水產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到2026年,湛江爭取建成5000個大型深水網箱、5—10個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平臺、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構建大型海上“藍色糧倉”,打造游客向往的“海上草原”。

            十年磨劍挺向深海

            從遂溪草潭鎮草潭碼頭乘坐快艇,大約30分鐘便可到達湛江匯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幾個漁民從大船上卸下幾袋飼料裝到小船上,開往不遠處的深海網箱。飼料甫一倒入,平靜的網箱里,魚兒歡欣雀躍起來。

            像這樣的深海網箱,湛江一共有3300多個,數量占全省2/3。湛江水產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起步,逐步發展為全省深海網箱養殖第一大市,擁有廣東省首個深水網箱養殖優勢產區產業園。

            回首過去十年,湛江水產發展是一次向深藍挺進的過程。2012年,湛江港灣開展漁業設施清障行動,特呈島漁民淘汰了傳統小型網箱,組建合作社進入產業園區發展深海網箱養殖。2014年,湛江出臺《湛江市外海深水網箱養殖發展規劃(2015~2020年)》,以特呈、東海島、西連、烏石、草潭5個深海網箱養殖核心區,將雷州灣和北部灣連接成為深海養殖產業帶。2020年,湛江成功申報省首個深水網箱產業帶項目,獲得國家1.5億元資金扶持。在這一時期,80米至100米周長的深海網箱頻頻現身藍海。

            目前,湛江從網箱制造、網具生產,到深海養殖魚類飼料生產與經銷,到魚類養殖、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深海養殖產業鏈條日趨完善,年產值100億元,帶動近10萬人就業。

            未來,湛江將立足資源稟賦與特色,將深海網箱養殖作為主攻研究方向之一,引導網箱制造、水產苗種、深海養殖、產品深加工等關聯產業集群式發展,做大做強深海養殖產業集群。

            金鯧喜獲豐收 通訊員供圖

            科技賦能產業升級

            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首創的智能池塘養殖系統已投入使用,“靠天吃飯”變為可視可控。恒興公司對水產養殖全過程進行數據采集和存儲,為全產業鏈提供強有力的保駕護航和數字化管控,促使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

            湛江現有水產品加工企業203家,年加工能力100萬噸,年產量60多萬噸,成為全國重要的水產養殖、加工、流通和出口基地,已形成了包括種苗、養殖、加工、流通等環節,跨飼料生產、生物藥物、裝備制造等多行業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年產值500多億元,從業人員100多萬人。

            這是湛江堅持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湛江以工業化理念重塑水產產業鏈、價值鏈,完善提升從“養殖”到“餐桌”全產業鏈;以生態化理念實現水產產業發展高品質、可持續,在資源保護、生態養殖、守住底線上下功夫,打造水產行業“綠色標桿”;以數字化理念驅動水產產業提效能、激活力,用好數字技術、數據資源、數字平臺,搶占全球水產產業鏈制高點。

            下一步,湛江將積極引導水產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智慧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加快推進水產產業數據全面采集,實現科學養殖、精準養殖;加快推進生產運行、經營管理、營銷服務等多環節融為一體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努力在全球水產產業中爭取更大話語權、定價權,形成水產產業的“湛江指數”。

            數看發展

            ●2012年湛江地區生產總值為1900億元,2021年達到3559.9億元。

            ●2012年,湛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2.3億元,2021年完成1376.08億元,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2021年,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從無到有增至40個,擁有農業龍頭企業214家、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21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6個,數量居全省第一。

            ●2021年,新增5G基站3627座,實現5G網絡“鎮鎮通”、4G網絡“村村通”,光纖用戶、百兆光纖用戶占比分別達97.28%、95.59%,成為全球首個全光VR商用試點城市、全國首批“雙千兆”建設示范城市。

            ●粵西唯一干線機場湛江吳川機場試運行。湛江港升級為華南地區唯一通航40萬噸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口;全球最大的客滾輪渡碼頭徐聞港建成開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網箱養殖 生物多樣性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