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希望切實利用好代表聯絡站,實現站里“代表常在、群眾常來、實事常辦”
羊城晚報訊 記者侯夢菲報道:“現在,韶關各鎮(街)的代表聯絡站建設得比較好,打通了代表與群眾聯系的‘最后一公里’。”1月14日,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韶關代表團分組審議中,省人大代表、韶關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凌振偉的發言引起在場代表的共鳴,代表們紛紛為廣東縣鄉人大工作點贊。
凌振偉說,五年來,韶關共建設了600多個代表聯絡站,105個鎮(街)實現代表聯絡中心站全覆蓋,近五成的社區、村設立了代表聯絡站,“這得益于省人大常委會實施的‘推進縣鄉人大工作年’活動和‘鞏固基礎、強化履職’兩年行動計劃”。
代表聯絡站是人大代表常態化履職、服務群眾的重要陣地,也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載體。據統計,過去五年,廣東推動全省建成1.28萬余個代表聯絡站和723個網上代表聯絡站,爭取省財政連續5年對欠發達地區鄉鎮人大予以支持。
“繼續爭取省財政安排經費支持欠發達地區鄉鎮人大工作和建設。”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被凌振偉重重地圈了起來。
原來,對于廣東不少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人大工作面臨著“想干活、缺資金”的難題。“省人大繼續爭取資金支持鄉鎮人大建設,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凌振偉說出了在場代表們的心聲。
硬件設施建好了,軟件建設也要跟得上。每年多次參加代表活動的省人大代表、廣東眾同信律師事務所主任陳小雄說:“希望切實利用好代表聯絡站,增加代表進站頻次,更好地發揮代表在閉會期間的作用。”
“大家商量一下,我們五級人大代表每個月進站幾次合適?”省人大代表、韶關市委書記陳少榮問道。
“兩次!”現場一陣討論后,有代表高聲“總結”。話音剛落,現場響起一片一致“通過”的掌聲。
陳少榮說,春節后,韶關市將召開市兩會,“希望我們在市兩會召開時,能制定出人大代表常態化進站的制度和機制,讓代表在韶關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發揮更大作用,切實做到代表聯絡站里‘代表常在、群眾常來、實事常辦’。”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