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傘種出美好“錢”景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全良波
(相關資料圖)
紅紅的菌傘鉆出地面,茂名電白區那霍鎮迎來一個紅火的春節。今年,那霍鎮提前謀劃成立專業合作社,引進龍頭企業落地注冊,種植面積擴展60多畝,帶動農戶種植近200戶,預計產值超300萬元。通過引進紅松茸,農民在冬天農閑時增加了一筆新收入,紅紅火火過春節。
小菌傘敲開致富門
9日,記者來到那霍鎮紅松茸種植基地看到,一壟壟地間鋪著一層秸稈等廢棄農物。翻開秸稈,一顆顆菌子從土壤里探出紅紅的“圓腦袋”,白色的菌柱又白又肥。紅菌傘一簇簇點綴在大地上,增添了一道風景線,也成為村民致富的山珍。村民們在地頭有條不紊地快速采摘,只見村民捏住紅松茸根部輕輕一擰,胖乎乎的紅松茸就順利地從地上剝離。
2021年,由廣州鐵路監督管理局、中國石油廣東銷售分公司、中國石油廣州培訓中心組成的工作隊入駐電白區那霍鎮。2021年12月17日,經過工作隊的努力,那霍紅松茸產業項目試點正式落地那霍鎮新塘村、石塘村、那霍村,并取得了較好的收益。2022年5月,工作隊積極部署,結合村委意愿,確定以新塘村為那霍紅松茸產業項目試點村,成立專業合作社,以點帶面,推動那霍紅松茸產業發展。
目前,紅松茸種植規模達60畝,帶動農戶近200戶,預計畝產3000斤,每畝最高收入可達45000元。“我們引進紅松茸項目,正是看中它在農閑時種植、人工低、原材料簡單等優點,能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的局面。”中國石油管理干部學院研發部副主任、新塘村第一書記劉冰說,項目產值預計接近30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接近100個。
“我家種植有3畝,冬閑期收益接近八九萬元。”正在基地干活的甘先生說,種完紅松茸剛好到水稻播種季節,兩者無縫銜接,實現了生態種植。此外,村民到基地采摘還能賺取100元/天的工資,生活在紅松茸帶動下越來越紅火。
紅色引擎賦能發展
紅松茸試種獲得收益后,工作隊著手描繪產業壯大的藍圖。經過一年努力,產量擴大,引進冷鏈物流,銷路拓展,藍圖上的目標逐一實現。看著紅松茸種植面積從6畝擴展到60畝,那霍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楊銳彬露出笑容。在他眼里,未來將發展以紅松茸為主要原料的預制菜加工業、打造研學、勞動實踐基地,建設紅松茸菌種培育基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那天他們突然登門拜訪,我被他們的工作熱忱打動,贊助了項目的冷鏈物流。”廣東一鎮一業產業研究院院長李功強說,楊銳彬、劉冰兩個人是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研究院的信息,立即駕車前來拜訪。雙方素未謀面,但在鄉村振興工作上相談甚歡,發展計劃不謀而合,所以決定支持這個項目。
在工作隊的牽線搭橋下,廣東一鎮一業產業研究院攜手廣東亙舒、中冷快運、廣州賽信為那霍紅松茸定制全生命周期冷鏈運輸解決方案,從冷藏、運輸、配送等方面著手延伸那霍紅松茸產業鏈,以高端冷鏈儲運技術裝備補齊那霍紅松茸種植基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短板,確保那霍紅松茸實現“最鮮一公里”。
產量與物流解決了,銷路上也有創新。茂名市大牛海記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鐘榮海說,2022年,紅松茸進入大牛火鍋店門店銷售,深受市場青睞,特意組建農業公司銷售紅松茸。摘下來的紅松茸,公司都負責收購,解決產業銷售端的后顧之憂。“88元兩斤裝的特級紅松茸特別受歡迎,每天線上微店都有大量訂單。”
“臨時黨支部增強凝聚力,為產業發展添加動力。”楊銳彬說,工作隊和新塘村黨總支部研究決定,創新基層黨建模式,把支部建在產業上,扎進田頭里,臨時黨支部辦公室建在田頭里,現場辦公,及時了解項目進展,第一時間為合作社、種植戶、入駐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目前,那霍鎮在工作隊幫助下正在大力推動那霍紅松茸菌種培育基地落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