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胡彥 孫晶 杭瑩 李志文
圖/主辦方提供
【資料圖】
電競進入亞運會,電競戰隊被授予城市形象傳播使者榮譽,電競場館里能沖浪、攀巖、滑雪……電競行業的“黃金時代”來了。
新的一年,對電競產業的發展趨勢作何展望?廣東電競行業如何借勢發力?2月中旬,在2022年度中國電競產業年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秘書長、游戲工委秘書長、電競工委主任委員唐賈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廣東有非常好的游戲、電競產業環境,可以率先做出與眾不同的、更好的電競活動,培育典型案例。
用好先發優勢“下一盤大棋”
2月,2022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2022廣東游戲產業年會和2022年度中國電競產業年會相繼在廣東舉辦。活動中,廣東以32.1%的游戲企業全國占比、17.31%的電競企業數量全國占比,遙遙領先于全國其他地區,優異表現奪人眼球。
“廣東在電競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是非常看好的。”現場,唐賈軍向記者表示,廣東有非常好的游戲和電競產業環境。廣東擁有全國最多的游戲企業和電競企業,說明當地有好的產業氛圍,政策能提供好的支持,企業生產也聚集了優秀人才。隨著疫情好轉,廣東企業謀求發展,要把握好機遇和時機,率先做出與眾不同的、更好的電競活動,培育出典型案例。
作為廣東電競產業的“雙C位”,廣州、深圳均著重布局電競產業。經過數年發展,廣深電競產業鏈初步形成聚集。
藏在廣州的科韻路被稱為“中國游戲第一街”,羊城晚報記者走訪發現,光是從廣州市天河區科韻路到羊城創意產業園,就聚集了網易、三七互娛、貪玩游戲、銀漢游戲等20余家知名企業。整個廣州集聚了游戲企業3000余家,上市游戲企業14家。從全省看,廣東游戲企業總數超萬家,全國占比達32.1%,其中超九成分布在廣深。
深圳游戲研發運營全國領先,營收占比全國超50%,占比全省接近70%。為了吸引人才落戶、賽事落地,深圳以真金白銀打造“國際電競之都”。例如,深圳將電競納入體育產業專項資金高端賽事扶持,舉辦國際性電競賽事最高獎勵800萬元、全國賽事500萬元。接下來,常住人口平均年齡不到33歲的深圳,將利用年輕化的人口結構為發展電競產業提供強大市場和優勢。
“電競產業能得到這座城市自上而下的支持與便利。我們看到了更多企業的落地意愿。”唐賈軍分析,2022年深圳GDP位列全國第三,從經濟上說,深圳,尤其是經濟發達的南山區,有很好的先發優勢,在產業布局上更可能“下一盤大棋”,可以更好促進電競產業發展。
多方合力助行業邁向“四化”
一些知名的電競強市已經打出名片,唐賈軍表示,放眼全國,我國電競產業目前仍處于基礎、初期階段。
唐賈軍告訴記者,2022年,中國電競產業收入1445.03億元,其中近80%都是電子競技游戲的收入。在國際上,電競產業收入還包括賽事直轉播、周邊等。另外,從用戶上看,國際上認為,電競用戶應該指觀看電競比賽的觀眾,而國內在統計用戶的時候多指玩家,觀眾和玩家的重合度較高。不過,隨著電競入亞,再疊加更多的游戲活動,未來觀眾和玩家的重合度將會降低。
展望2023年,唐賈軍認為,電競產業的發展趨勢是對標準化、規范化、生態化、國際化的建設。“我覺得這個時候是電競產業標準化建設的最佳時期。”唐賈軍說。
2019年,上海市推出促進電子競技產業健康發展20條意見,楊浦、靜安、浦東、閔行等區也先后出臺電競產業發展政策,從資金扶持、賽事舉辦、電競人才引進等方面為電競企業提供支持。
2021年,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電子競技運營師”內容發布,深圳電競從業者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2022年,杭州電競中心啟用,場館就像一艘盤踞在生態公園內的“星際戰艦”;上海超極合生匯設置了全球首個雙電競場館,預計將于2024年正式竣工,里面還包含了室內潛水館、攀巖場地和沙灘沖浪館等。
在行業內部,這兩年,音數協電競工委組織企業和院校,制定了《電子競技賽事通用授權指引》等多個標準。產業標準的制定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組織也在思考如何制定電競行業的標準,從而更好規范促進行業發展。
搶灘“電競+”推動數實融合
游戲被稱為“第九藝術”。唐賈軍表示,游戲有很多屬性,包括娛樂屬性、藝術屬性、科技屬性、社會屬性、文化屬性等。人們需要打破以往對游戲認知的慣性和局限,重新看待游戲的本質,從而推動游戲不斷釋放新價值。
電競賽事作為電競產業的核心,要與各行各業同心聚力、同頻共振。這些年來,騰訊、網易、虎牙、歡聚、趣丸等社交、直播企業落戶廣東,讓廣東更有底氣地探索“電競+”模式,助推數實融合。
例如,來自廣州的相關游戲公司積極探索“電競+教育”,尋求產教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與中山大學、廣州體育學院等高校共建電競人才實習基地,助力電競行業源源不斷地“輸血”。
另一邊,深圳加速布局“電競+體育”模式,在以電競入亞為代表的體育賽事中,深圳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今年舉辦的中國電競產業年會作為首屆年會,主辦方希望能夠提振行業士氣,給企業打一針“強心劑”。
“相信,未來的電競基建、電競產品、電競運營等,將是百花齊放的姿態,這是最好的。”唐賈軍表達了期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