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新基建"如何"起飛"?政策保障不可或缺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22日公布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了“新基建”這一概念。

            新基建在國內外高度關注下站上了“新風口”。如何讓其飛得更高、更穩、更遠,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要想“飛得高”,“引導員”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認為,做好“新基建”的規劃和布局很有必要,建議將“新基建”計劃納入五年發展重點規劃,并與財政政策相配套。同時,國家層面應與省市層面在項目建設上相銜接、呼應,注重區域之間的協調、聯通,并充分考慮東西部資源需求和供給差異來進行科學的規劃布局,避免形成數字鴻溝。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在加強“新基建”過程中,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應發揮更多作用,政府則應扮演“引導者”“改革者”“推動者”三重身份,引導社會資本和更豐富的市場主體進入,并通過投融資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推動形成更加公平、更低成本、更為規范的營商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慶強稱,以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為例,首先應優化布局,統籌各地車流、人流、充電需求,分級、分區規劃,從而提高利用效率。在此基礎上,還應實施精準補貼、出臺配套措施、開展技術創新,實現綜合引導和高效帶動。充電樁產業健康發展,又將助力新能源汽車普及,為“新基建”起飛增添重要動力。

            ——要想“飛得穩”,政策保障不可或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長孟丹對記者表示,“新基建”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使得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大量業務遷移到數字基礎設施,造成的安全風險挑戰早已超出傳統網絡安全攻防的維度,對網絡空間安全產生了全新的挑戰。

            他建議,應完善“新基建”安全體系建設,加強軟件供應鏈安全、隱私與內容風險檢測等領域的安全基建能力,產學研用全面結合,構建完整的安全基礎設施,同時加快網絡安全產業升級,制定安全基建的國家標準。

            郭萬達指出,“新基建”需要新技術的支撐,而新技術本身大多是開放性的,因此需要“新監管”。在處理“新基建”涉及的新興行業標準制定和安全性維護等問題時,政府監管部門應在嚴格監督的同時開放思路,既防范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也避免打擊市場投資熱情,為“新基建”的平穩起飛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要想“飛得遠”,復合型人才是關鍵。

            加強相關領域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出現在多位代表、委員的提案和建議中。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在提案中建議加強人工智能基礎和應用人才培養,通過基礎科技人才計劃、科技獎勵、人才服務包等政策,給予基礎人才更多支持。

            連續三年向大會提出工業互聯網相關建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稱,為筑牢產業基礎,應加快工業APP開發者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工業互聯網APP應用創新生態圈。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談及提升“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能力時建議,應加速培育復合型人才,加強新學科建設,適當增加相關專業招生名額,同時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實現產業人才集聚。

            可以預見,“新基建”將對激發中國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產生重要作用,這片“新藍海”值得期待。(安英昭 夏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國 "新基建 "如何 "起飛 "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