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武漢全面推行分餐引市民點贊 將加速武漢餐飲經濟重振

            “希望可以全國推行,最終能成常識”“團聚有情,分餐有愛,雖然一時難改,慢慢習慣就好”“培養文明健康的用餐習慣,大家都安心”……6月4日下午,本報官微發布武漢倡導全面推行分餐制后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本報記者兵分三路采訪學界、餐飲界及市民,一致點贊武漢倡導分餐制。

            上小學哥哥和上幼兒園妹妹

            從小都知道分餐

            “武漢全面推行分餐,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的健康負責。”謝銀煉說,分餐不僅是為了健康和衛生,也是為了營養。“孩子和大人需要的營養是不同的,我會根據每人每餐所需攝入的營養,合理搭配,保證營養均衡和健康飲食,孩子們也知道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不浪費。”

            6月4日中午,就讀于水果湖第二小學一年級六班的王元澔和上幼兒園大班的妹妹王辰祎在家洗完手,一起拖出各自的小桌椅準備就餐。奶奶謝銀煉給他們放上餐盤,里面有西紅柿炒蛋、炒生菜和汽水肉。兩個孩子都搶著說,“我們分餐是為了衛生,避免疾病傳染!”

            這兩個小家伙從1歲半開始就是使用自己的桌子和餐具,自己吃飯。謝銀煉2012年從棋盤街小學退休后,在全家開始實行分餐制,每人的碗筷分別用不同的顏色區分開,筷子分自用和公用。當孩子開始學習自己吃飯的時候,就擁有自己的獨立用餐工具,外出游玩,也會帶上孩子的專用餐具。

            76歲的市民周彤也稱自己家多年都是使用公勺公筷。他回憶,大約3年前上高中的孫子提出要健康分餐時,兒子媳婦還怕老人不好想,可周彤一聽就很贊同孫子的文明做法。于是開始用自己固定的碗筷,每人在吃飯時用公勺公筷選取自己需要的食物,餐后分開清洗和消毒。

            周彤說,傳統的中國人吃飯喜歡圍桌而坐、互相夾食,為疾病的傳播埋下隱患。分餐不僅避免筷子、勺子等餐具互相接觸,減少疾病交叉感染的機會,而且減少浪費。“體現親情的方式很多,不是必須要在一個鍋里吃飯才顯得親熱。”

            推行分餐制是餐飲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我市推廣公筷公勺全覆蓋,是餐飲企業的社會責任。”餐飲協會會長、小藍鯨董事長劉國梁說,6月4日起,武漢各大餐廳都將開始啟用分餐制模式,顧客就餐前,餐廳應該備好公勺公筷,通過分餐制使公眾養成科學、健康的用餐行為,減少和防止疾病傳播,維護、促進市民健康。

            劉國梁說,抗疫成果來之不易,遵循常態化防控是餐飲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場所管理、員工管理、客戶管理、視頻管理全過程都應嚴格執行《武漢市餐飲恢復堂食細則》。他認為,在分餐制等措施的助力下,將加速餐飲業復工復產的進程,“現在外出就餐的市民越來越多,‘煙火武漢’又回來了”。

            分餐制應該堅持長期推行

            “在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后,分餐制也應該作為一種科學的飲食方式,長期推行下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馮占春教授認為,對中國的普通市民來說,全面推行分餐制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不習慣,但是經歷疫情之后,多數人會更加意識到堅持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在馮占春教授看來,分餐制的優點非常明顯,他介紹,分餐制避免了在共同用餐時個人使用的筷子、勺子接觸公眾食物,避免經口部、唾液傳播一些傳染性疾病,達到“預防關口前移”的效果。而定量取餐、按需進食的用餐方式不僅可以保證營養平衡,也有助于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可以更為準確地控制食物攝入量,也更容易實現食物多樣性,避免偏食挑食。此外,推行分餐制還可以有效減少浪費,節約糧食,將分餐制堅持下來,形成民眾習慣,也可以展現出社會文明程度。

            “如果可行性高,在公共場所是完全可以推行或倡導的,但這對于餐飲行業來說,將會是一個新的挑戰。” 馮占春教授提醒,從目前的公共衛生問題來看,餐飲行業也應該更重視食品的來源,對食品的安全性加強管理。

            他說,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武漢的餐飲業也非常發達,在倡導衛生、健康的飲食新習慣后,他相信,全面推行分餐制將助力武漢餐飲經濟盡快重振,也讓大家可以盡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

            記者王愷凝 毛茵 劉晨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武漢 分餐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