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北京社區勸導居民垃圾分類 迎接垃圾分類“新時代

            安裝桶蓋手環方便市民丟垃圾、設置破“袋”神器讓餐廚垃圾徹底分類、對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的志愿者授予環保“徽章”……《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5月1日實施以來,北京各社區主動作為,整合資源、集中發力,動員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大作戰”當中,探索出一系列實用、管用的妙招,迎接垃圾分類“新時代”。

            在北京市朝陽區小關街道京煤家園小區,分類垃圾桶擺放到位、設施齊全干凈整潔,垃圾桶蓋上裝有手環方便居民投放垃圾,餐廚垃圾桶內設置破袋神奇讓垃圾分類更徹底。“單靠街道社區或者居民任何一方,不大可能做好垃圾分類這件事。”京煤家園社區黨總支書記任正軍表示,街道工委周全部署措施、社區工作人員盡心盡力落實,將黨員、居民志愿者納入到這項工作中,每天堅持在小區內巡邏值守,在分類垃圾桶邊進行常態督導。

            他介紹,不少居民覺得用手掀桶蓋不太衛生,有人就隨意把垃圾堆放在桶旁。因此,大家研究在綠色的廚余垃圾桶上方,垂一只手環,只要輕輕拉動,桶蓋就能開啟。

            此外,餐廚垃圾桶內,不能將塑料袋扔在其內。但是很多居民都在家中使用塑料袋將垃圾分類后封好提下樓。為了讓居民無接觸式投放廚余垃圾,社區研究在垃圾桶內設置了“破袋神器”——釘耙,居民輕輕上揚垃圾袋就能輕易把塑料袋劃破。

            而為了鼓勵居民堅持垃圾分類,社區還設置垃圾分類“黨員示范家庭”“白名單”“紅榜”獎勵機制,“每家每戶的垃圾分類情況一目了然,大家都在‘暗暗較勁’,誰也不想‘拖后腿’,從源頭提升垃圾分類正確率。”任正軍說。

            在不遠處的小關東里10號院等小區,原先斑駁破損的老墻面被一幅幅飽滿生動的垃圾分類、環保文明宣傳畫所取代,扮靚了周邊環境,也讓過往居民紛紛駐足觀瞧。

            小關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因地制宜打造“小關模式”,形成了源頭投放、垃圾收運、末端處置全流程的垃圾分類模式,“我們利用各類行政、市場手段,打通流程阻礙,促進垃圾源頭減量,持續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已實現了64個小區垃圾分類全覆蓋。”

            “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是每個家庭最常見的兩種垃圾,對于廚余垃圾,我們需要引導居民投放到綠色垃圾桶中。”8月1日,豐臺區在北京市豐臺區新村街道芳菲路社區,黨委書記李正瓊正在為來自中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20名垃圾分類青年志愿者上垃圾分類課程。

            據了解,為切實落實垃圾分類工作,增強社區“守桶”力量,豐臺區各社區(村)青年志愿服務隊在志愿北京平臺發布“垃圾分類桶前值守行動志愿服務項目”后,各系統、各戰線團員可就近回社區(村)報到,這些“小V蜂”青年志愿者勸導居民開展垃圾分類,推動社區垃圾分類習慣養成。

            為了讓志愿者們熟悉工作流程,社區不僅將垃圾分類的基本常識、志愿者的崗位職責分門別類地講清楚,而且還特別增加了“如何和居民溝通”的培訓內容。

            豐臺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豐臺區啟動團員回社區報到工作以來,累計發布垃圾分類桶前值守行動項目376個,參與志愿服務人數2200余人,切實為社區基層垃圾分類充實志愿服務力量,推動居民養成“自覺分、主動分、持久分”的良好習慣。

            據悉,新版《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北京市廚余垃圾日分出量翻倍提升,桶站配置率大幅提升,桶站值守覆蓋率明顯提升,其他垃圾清運量同比下降。(記者 杜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勸導居民垃圾分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