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公報顯示:各種氣象災害直接經濟損超4億元

            由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聯合編制的《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8日正式發布。該公報顯示,大灣區2019年全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0℃達到23.5℃;各種氣象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4.3億元人民幣,因災死亡16人。總體而言,2019年氣候屬于一般氣候年景,但氣溫屬于異常偏暖年。

            廣東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是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在2019年首次聯合發布《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的基礎上,繼續合作發展的具體舉措。該公報的發布為及時向公眾提供氣候狀態的最新監測信息,提升氣象保護生命安全、賦能生產發展、促進生活富裕、守護生態良好具有重要意義。

            據公報介紹,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總體氣候特征是:氣溫高,高溫天氣多;開汛早,局地洪澇重;初臺晚,臺風少損失小;秋冬干燥,森林火險等級高。

            該公報指出,大灣區2019年平均氣溫23.5℃,較常年偏高1.0℃,冬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平均氣溫17.0℃,較常年同期偏高1.9℃,均為1961年以來最高;高溫日數23.8天,較常年偏多11.3天;3月上旬開汛,較常年偏早近一個月;“龍舟水”(5月21日至6月20日)較常年偏多31%;5月底強降水致多地內澇,“6·10”暴雨致局地洪澇。

            此外,2019年內僅“韋帕”和“白鹿”兩個熱帶氣旋影響大灣區,初臺“韋帕”8月1日登陸湛江,影響大灣區時間較常年偏晚37天。春夏強對流天氣頻繁;秋冬干燥少雨,森林火險等級高。年內冷空氣整體偏弱。(王堅 王天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氣象災害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