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給快遞車上專用號牌 應兼顧監管和服務

            “對從事快遞以及外賣等網約配送活動的電動自行車,或將核發專用號牌。”近日,有媒體報道,寫有該規定的《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征求意見稿已在上海人大網全文公開,正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網友普遍表示支持。

            非機動車作為如今城市生活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有著極大的靈活性,其中電動自行車占據了非機動車的絕大部分。與此同時,在近幾年的交通事故中,非機動車引發的事故占比不斷提高,增速也不斷加快。

            誠然,快遞和外賣業務的快速興起僅僅是事故數量快速增長的一個原因,但如此之快的事故增速確實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非機動車治理這個長期被忽視的領域,應該加快標準的出臺和監管的制定。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非機動車安全管理,并沒有所謂“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條例》并不針對快遞和外賣行業,而是面向所有非機動車。而且,從背景上看,監管更多的是出于對快遞、外賣類行業的保護。

            《條例》的出發點,毋庸置疑是出于對人民安全的保障,但如何使其產生更好的效果,也是值得分析的關鍵問題。從《條例》的內容來看,規范各部門職責、加強行業組織自律建設,開展對非機動車的全方位管理等設置,有助于明晰權責關系,完善管理制度,讓執法體系更有效力。對于公眾關注的使用電動自行車從事快遞以及外賣等網約配送活動的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條例》也作出了特別規定,尤其是“罰”“教”結合,以嚴密規則倒逼企業、平臺進行整改,這些力量將有助于進一步規范市場發展。

            不過,相對于平臺來說,快遞和外賣等網約配送員實際上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監管趨嚴雖然直指配送員背后的平臺,但對于配送員群體來說,無疑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平臺和配送員地位不對等的現實背景下,監管對于平臺責任的處罰極有可能引發平臺成本轉嫁行為或其他應對措施,最終或使網約配送員承擔更大的壓力。

            在前一陣的公共討論中,已經達成共識的是,配送員在街頭的“橫沖直撞”,一方面來自業績提成的利益驅動,另一方面也源于平臺方施加的服務和業績壓力。因此,在對非機動車進行監管,特別是對網約配送員職業非機動車進行監管的同時,也應密切關注該群體在后續工作中可能要面對的問題。

            此外,對于非機動車管理,應兼顧監管和服務,不能重監管,而忽視對非機動車駕駛群體的服務。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如何營造一個非機動車安全駕駛環境。例如,在當前的不少城市中,不同種類的車輛車道劃分,并不盡如人意,這就是服務缺位??茖W布局和設計車道,及時更新維護道路網,完善隔離護欄設施等,均屬于服務的范疇。總而言之,交通乃至城市治理要跟得上業態發展,抓得住機遇,也要經得住挑戰。

            (作者:盤和林,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快遞車 專用號牌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